《被数学选中的人》观后感

时间:2025-09-16 15:08:27
《被数学选中的人》观后感(精选19篇)

《被数学选中的人》观后感(精选19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被数学选中的人》观后感(精选1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被数学选中的人》观后感1

数学是什么?数学家的工作是什么?数学教会了我们什么?我一直感到疑惑,但看了《被数学选我中的人》后,心中的迷雾便慢慢散开了。

数学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虽抽象,却十分有用,如果没有它,我们连数东西都不能完成。数学是几乎所有学科的基础。

数学是如此的重要,所以出现了一群专门与数学打交道的人。他们创造的数学成果,在我们普通人看来是那么的深奥,晦涩难懂,甚至认为它们没有什么用。黎曼猜想、费尔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个个看似简单却极其深奥的东西就是他们的伙伴。为了证明它们,有些数学家们甚至不顾自己的生活,花费毕生精力,却只为证明这小小的一行文字是对的。这些东西或许不会在当时展现出它的价值,也许是10年后,100年后,甚至更久,但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毕生给献数学,献给社会,这是十分可敬的。

没有数学,就没有科技,这是无法否认的。要想科技进步,就必须学好数学。数学不仅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还能带给自己一份乐趣。

被数学选中的人真的是被数学选中的吗?我觉得不是。是热爱与勤奋造就了他们。如果一个人只有极高的天赋,但没有热爱和努力,他也是无法成功的。正如《伤仲永》中的方仲永,虽有吟诗作赋的天赋,但因后天让他沦落为一个普通人。但“没有被选中的人”真的就学不好数学吗?我想也不是的。数学之美是天然的纯净的,正如“eiπ+1=0”一样美妙,将宇宙奥秘融到了如此短小的公式中。它引领着我们每个人,指引我们前进,让我们在这宇宙当中散发出自己的点点星光。

看我们现在的生活,高楼林立,高铁四通八达,网络通向了千万家,这都是数学带来的。没有它,我们就不能精细地测定楼房设计,计算机中也会失去0与1。

所以,让我们一起学数学,热爱数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被数学选中的人》观后感2

平常我们可能会觉得数学好难,好枯燥,甚至对它恨之入骨。但是我们的世界真的可以没有数学吗?当然不行。世间万物都是由数学构成的,数学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养育了天文学、物理学等学科,不断推动着世界的发展。

那么,既然数学那么伟大,一定非常深奥吧--确实是。就从圆周率π开始说吧,它的定义每个人都懂,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可它具体有多大呢?我们只关心做题时用到的近似值:3.14,可却有一些人,他们耗尽心血,花费一生来求这个数,比如阿基米德,直至死亡最后一秒都在呼喊:“不要弄乱我的圆!”类似于π这样的数还有很多,更难的也有。到底是什么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数学家们用自己宝贵的青春和生命,去解决几个千百年前就提出的无人能解的问题呢?其实是热爱,只要热爱做一件事情,再大的困难都不是困难。这些我们眼中的“狂人”,因为对数学痴迷到了极致,才有动力,去不断解决那些问题。

我开始意识到,我们的目光是多少的短浅啊!我们在课堂上学的东西其实都只是数学的表面,我们还远远未到那种境界,那种层次。

纪录片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在人们走入社会之后,忘掉了学过的数学那部分之外,都是数学的本质。那么,这些沉淀下来的数学的本质,必将帮助于未来的生活。”但这些数学的本质,难道是我们天生就有的吗?并不是,感谢这些老师们,将数学的种子播撒在我们心中,他们在传播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同时在传播未来的希望,培养未来的人才。

写了如此之多,再回过头来看标题《被数学选中的人》,他们也许是早年成名、年纪轻轻便学富五车的人,也可能是单凭一己之力解开千百年来数学难题的数学家、物理学家,还或许是我们身边的数学老师以及“别人家的孩子”等等等等。他们为何如此优秀?不仅是因为数学选中了他们,同时他们,也选中了数学,从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伟大而耀眼的时代。

我们或许不会被数学选中,但我们却可以选中数学。数学是推动万物发展的核心力量,只有我们努力学数学,学好数学,地球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被数学选中的人》观后感3

在没有看《被数学选中的人》之前,我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难以琢磨的,看完这部纪绿片之后,觉得它没有那么无聊了,但我们都无法否认,数学,确实很难。

那么,数学到底难在哪里?

数学要处理的是非常抽象的数量关系。因为受到感官的制约,我们看到的世界并不是完全真实的。所以如果想离真正的机理和本质更近一点,数学抽象或许是最有效的途径。它还有一个特征是多级抽象,就是在已有抽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那么这样就会离我们现实直观的东西越来越远,在头脑中慢慢变得模糊了,我们就觉得它很难了。

数学虽然难,但它非常有用,有用的不是那些枯燥的公式,也不是那些复杂的计算。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这样说:"当你把所有的公式、图表,把这样一些具体的知识忘掉以后,最后能沉淀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数学教育所赋予你的东西。”这就是学科素养,而推理能力,就是数学带给我们的一份独一无二的礼物,我们解得每一题,都需要推理能力,它帮我们解决了困难。当然,数学的作品可不止这些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它计算着物品价格,维持经济平衡,它编出了高质量的程序,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保障和娱乐;它是所有电子产品的根基,也是航空业,交通业的基础,没有它,就没有科技。数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那我们该如何学好数学呢?

首先,我们要有不畏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这样,我们就能快速的进步。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要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用足够的时间,来自己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进步。

看完了这部纪录片,使我对数学充满了信心,我相信,只要有不怕困难,不惧失败,敢于挑战的精神,加上一颗想学好数学的心,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多探索,并持之以恒,我肯定能学好数学,慢慢走上顶尖!

  《被数学选中的人》观后感4

数学这种东西,我们看不见它,摸不着它,它却渗透了我们的生活,指导着宇宙的万物。它就是一张通行证,人类只有完全将它握在手中,才有可能打开通向世界的真理和本质的门。如此看来,数学真是个既高大上,也又接地气的强大工具。

“发明、研究数学的人真是太伟大了!”我也想过要成为一个能够像他们一样“青史留名”的人,毕竟我认为我姑且也算至少半个“被数学选中的人”。不过,面对浩如烟海的难题,以及一大堆一听就让人恐惧的知识点:圆锥曲线,各种奇形怪状的函数、各种向量、一堆强大却总是不知道怎么用的定理......我的头都大了。可恶!想要成为青史留名的数学家实在是有难度。这些入门级的东西已经把我难住了。

不过,在看《被数学选中的人》第四集时 ……此处隐藏6198个字……后忘记了那些具体的知识,最后保留下的就是数学学习影响到我们的东西。“多思少算。”做题最可贵的,是从一个条件推到另一个条件的思路历程。做完后回头去看,也许就是这么回事,但这段思考是对人最重要的。

数学带给人的,可能就是一种缜密的推理能力,一种在乎根据的宝贵品质,这种能力与品质悄然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若是没有从小的受到的数学教育,我们可能就无法通过逻辑做出正确的推断,无法为自己的判断立足,甚至影响到将来在社会上的生活。由此看来,数学教育带给人的力量,实在是不容小觑。

  《被数学选中的人》观后感16

上回说到,这次寒假,我们的数学老师喻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观看纪录片《被数学选中的人》,并每集都写一篇观后感。

《被数学选中的人》的第二集里,讲述了许多数学家攻克难题的故事。比如求出圆周率,证明费马大定律。

有些数学难题可能穷尽数学家的一生也未必有答案,但这些数学家们仍然皓首穷经,孜孜以求。

数学研究跟发明创造最大不同在于它的滞后性。很多数学难题被解答出来,被证明出来了,也未必就能对人类现在的生活能提供多大的帮助。

这会让数学家的工作看起来毫无意义和成就,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求快求实的社会里。

但数学并不是真的无用。很多数学的理论知识,往往要到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后,才会被投入实际的应用中。

假如没有虚数,现代人就没有描述电磁场,假如没有数论,现代密码学无从诞生。

看完这集,我觉得数学家们真的是一群无名英雄。

有些数学家可能努力了一生,都看不到用自己的理论制造出来的发明。

也有些数学家甚至可能一生都没有研究出成果来。

但他们毫无怨言,就这样默默地用自己的生命在为数学大厦添砖加瓦,默默地为人类更好的明天而奋斗终身。

看完这些数学家的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息。

所以说我们要认真对待学习,这样才对得起这些无名英雄呐!

  《被数学选中的人》观后感17

这部纪录片共四集,每一集约25分。在第一集中,它回顾了数学从起源到现在的发展历史中、数学对人类文明的意义。

为什么总有一些人,在数次的失败和前赴后继的探索路上,一直在追寻着:数学是什么?数学的工作是怎样的?我们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数学大概是我们生命中最抽象又最实用的一门学科。它带给不同人的感受也大相迳庭。有的人甘之若饴,有的人恨之入骨。不管是喜欢还是讨厌,当我们轻松的完成一次扫码支付时,数学的见识与实用在此刻达到了完美统一,这才意识到数学是有价值的。从小学生都会的加减乘除到复杂到全世界只有几个人能看懂的推理演算,从我们住的房子、用的手机、听的音乐,到物理、化学、天文、气象、经济等,几乎所有学科都是在数学的指导下实现和严谨的推演。然而总有一些人,他们对数学有着天生的敏感,始终被数学眷顾。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如此艰深抽象的数学才能孤傲地站立在科学的潮头,这部专题片把他们称为被“数学选中的人”。数学家说:数学的整个架构是人类在寻求万物规律时人为定义出来的。数学爱好者、研究者说:“数学有控制力、性感、纯粹、她的逻辑性很强,公式很美、比较浪漫的、给人安全感”。但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数学代表曲折、深奥、枯燥、绞尽脑汁,并屡屡束手无策。为什么我们和这些对数学情有独钟的人感受如此不同呢?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数学是如何在人类世界诞生和发展的。

  《被数学选中的人》观后感18

数学是打开各个自然学科大门的钥匙。数学与自然界有着说不清的完美的吻合。比如说冬天的雪花,那么他们是很完美的六边形或者六边形的衍生物,它们都是由自相似的组成,数学上叫分型。数学上有相似,自然界也有相似。大自然在进化过程中很神奇,比如向日葵,它那个种子结的时候螺线、包括松果的螺线、包括花瓣的生长、树枝的生长,都表现出斐波那契数列这种特殊的模式。斐波那契数列是13世纪的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通过“兔子问题”,引申出的一种竖列排布“有一对小兔,他们两个月就可以变成可繁殖的大兔,大兔每月可以生一对小兔,一年以后会有多少对兔子呢?”这个数列是1123583,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向日葵种子和松果的螺线,左旋和右旋的数量都是斐波那契数,百合花有三瓣花瓣,梅花有五瓣,向日葵有21瓣或34瓣,雏菊有三十四、五十五和八十九三种数量的花瓣,这些数字都符合斐波那契数列。如果把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数字后一项除以前一项,随着数字的增多,这个比值越来越接近于1。61803,而1。61803和我们熟悉的黄金分割数关系密切,这些大自然与数学之间的神奇联系,又在向人类暗示着些什么呢?

数学就是这样,彼此之间也许没有交集,然而还在做着一些你无法理解,甚至让数学家们互相之间都无法理解的现象。但他们的共性都是在寻找规律,且去解释现实中的问题。如:数学与音乐存在着某种惊人的共性,一根琴弦平均的分成1/2,1/3,1/4。由此得出,这个世界最和谐的比例是1:2:3:4,我们就产生了我们声音里边最重要的四个音。

伴随着西方绘画的演进,很多艺术家和科学家相信,宇宙间的规律可以通过几何原理明确的理性化。比如达芬奇和丢勒从几何原理中推导出透视画法,从而使二维空间的画不可以展现三维的世界。音乐、美术等是最抽象的艺术,数学是最抽象的科学。

数学是什么?通过专题片的解读,我们可以认为,数学是人类文明最核心、最抽象的知识源泉。既然数学支撑着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学一些数学,应该是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被数学选中的人》观后感19

这部记录片,能带给你清晰的思路,从远古结绳计数、到37000年前非洲南部出土的一块狒狒的腓骨上面,清晰地呈现29倒V字型刻痕,再到公元前3000年4000年,人们记录的两个“5”,五只羊和五头牛的共性,把这个“5”抽象出来,这就有数字抽象的概念。到了3600年前莱茵德股本和莫斯科古本上记录了80多个数学问题和解答。很多问题是和分面包有关的,其中有一道题是如何让10个人平分9片面包,也就是每个人怎么拿到9/10片面包。古埃及人明显已经熟练掌握了分数的运用。

在梭草纸上,这道题的答案是9/10,等于2/3加1/5加1/30。实际的操作。将其中五片平均分为两块,正好十块,每人拿一块,把剩余四片平均分成三块儿,一共12小块,每人再拿一块,还剩两小块儿。

把这两小块儿每块再平均分成10小块。这样每个人又可以再拿一块儿,正好平均分完。这样切的话,每个人分得的面包不但数量相等,连大小和块数也是一样的。在中国的记载中,公元前1000年左右,商高与周公对答,勾广三股修四进于五。这里的沟就是小腿骨,是大腿,这是古人从自身身体上发现并引申出的直角三角形中的两条直角边,如果勾股定理大概是由于人们在丈量土地和建造房屋时,要经常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而创造的。到了后来为了建造房子需要算面积,发明了几何;为了量天测地,又发明了三角;为了计算天体运动,人类就发明了微积分。为了描述自然界的一些现象,人类又发明出了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的强有力的工具……

《《被数学选中的人》观后感(精选1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