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方案集锦十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工作方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工作方案 篇1参加了hw面试,去年年底的时候。当然是作了一些准备工作的结果还比较顺利,那边给了offer但是应聘的sale给的却是market但是好歹这个曾经令我梦寐以求的公司,曾经在应届毕业前连面试机会都不给的公司,也能够进去。呵呵!但是人总是要有所取舍的既然决定在这边发展,那么我必须一心一意。
回一年还是收获不少。不管怎么说。
所以有时候压力特别大,今年可以说是异常关键的一年:首先是双网覆盖的项目中我能不能有所突破。另外就是去年的一些项目我今年都得实施。得面临售后的协调以及回款。由于时常是一个人作这些工作。脾气也不好。虽然比以前好多了但是还得忍!
今年的工作目标:
1,加大力度做e的工作,争取能在省公司和电厂投资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2,针对a-l的东西,则是积极准备集中规模招标事宜。争取能入围。在平时的基建项目里,目的就是利润最大化。
3,关注电源和其他一些小东西。在电厂看能不能做做电源和电池。
4,合适的时候给两个老总商量一下,招个协调售后工作和协调做标书的人。我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跑跑市场。
争取在年底能完成500w的销售额。努力!!!
工作方案 篇2为进一步提升我乡村庄整治建设水平,加快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步伐,根据市、县工作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1.完成6个省批建设点整治建设任务(见附件1),并达到省市考评验收要求,其中省建设点5个,市县自建点1个。
2.抓好福村村和谐秀美乡村示范中心村、下坑村竹林和谐秀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点建设。
二、工作重点
1.基础村点:
(1)抓好“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绿一处理”,着力抓好“改路、改水、改厕、改栏、改房、改环境”六大关键工作,确保区域内农户100%覆盖,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2)严格执行村庄建设规划,主推具有客家风格坡屋顶或马头墙的新房型,确保新建房屋100%采用新房型。
(3)积极推广集沼气池、化粪池、有机垃圾发酵池于一体的“三池合一”型沼气池,实现改厕、改能与垃圾处理同步推进。
(4)鼓励有条件的村庄推广普及使用太阳能。
(5)推进“森林村庄”建设,抓好村庄出入道路绿化、村民房前屋后绿化美化。
(6)全面建立“1+3+5”农村垃圾运行机制,搞好垃圾无害化处理,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7)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确保省批建设点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以上。
(8)组建运作规范、管理有效的农民合作社,有1/4以上的农户组建或加入农民合作社。
(9)有条件的村庄逐步完善社区服务建设。
2.村落连片点:
(1)对连片村点进行全域性、一体化高标准规划建设,全面完成“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绿一处理”建设任务。
(2)整合资源,充分发掘当地自然景点、古迹保护、特色农业、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民俗等元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农家乐。
(3)逐步完善村民议事、文化活动、医疗卫生、警务调解、农资超市、便民服务、休闲广场等社区服务设施。
(4)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社区”等管理机制,完善村规民约等民主制度,探索创建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
(5)完善村级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加强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训。
3.村镇联动点:
(1)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做好村镇联动点规划编制和项目实施计划。
(2)按照道路硬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街坊美化、环境绿化、产业强化、商贸繁化、服务优化、管理细化、生活现代化“十化”要求,全面加快圩镇整治建设。
(3)按照省批建设点要求,把圩镇周边村庄作为城中村、郊区村进行整治打造,一并纳入村镇联动点范围,重点解决水、电、路、厕和生活垃圾处理等问题,改善圩镇周边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
(4)把圩镇社会事业设施服务向周边农村延伸,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集镇和周边村庄综合配套、联动建设、同步推进。
(二)市县自建点。
(1)围绕“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绿一处理”,重点抓好“路、水、厕、房及周边环境整治”建设,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2)严格执行村庄建设规划,确保新建房屋100%采用新房型。
(3)鼓励推广“三池合一”沼气池。
(4)大力推进村庄关键区域绿化。
(5)全面建立“1+3+5”农村垃圾运行机制,搞好垃圾无害化处理,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6)大力发展壮大“一村一品”,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以上。
(7)组建运作规范、管理有效的农民合作社,有1/4以上的农户组建或加入农民合作社。
三、相关要求
(一)加强规划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和完善“三图一书”(村庄现状图、村庄规划建设图、管线图、说明书),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凡涉及到建设用地行为的建设点(含拆旧建新和新址扩建)必须分户书面申请、以点为单位集中向国土、城乡规划部门申报,在取得相关审批手续后方可组织施工;根据村庄产业基础,编制村庄主导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好每户致富增收项目,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结合乡村联动、村落联片整治建设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突破村组区域界限,科学合理规划设置农村社区。
(二)加快建设进度。各村要切实履行好新农村建设责任主体职责,加快建设进度。根据省批复村点类型要求,结合《县20xx年度新农村建设点操作流程》(具体见附2),统筹安排各项工作,涉及重大公共项目建设的,必须实行项目申报审批制,经县、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后,方可实施。具体实施责任到人、工期倒排,加紧、加快新村点建设进度,确保在11月中旬前全面完成建设点各项建设任务,并顺利通过省、市、县验收。
(三)同步规范台账。把建设点作为一个项目来抓,根据建设进展,同步完善一系列内业基础资料。特别是对“一点一档”和“资金管理台账”的规范建立,做到数据详实、逻辑吻合。6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点“一点一档”基础材料(含电子档案)并报送1份材料至乡新村办。做好建设点重要议事会议记录、新村点规划文本、资金到账通知单、资金收支凭证、报账正式发票、项目建设预(结)算合同 ……此处隐藏6511个字……护的相关法律规定,未经项目团队同意,不得擅自向第三方传播参赛创业计划书内容或将其用于商业目的。要对评审工作严格保密,未经大赛组委会同意,不得擅自透漏评审工作细节。
4.突出创新性原则。要求项目具有原创新,突出创意的价值,强调利用互联网技术、方法和思维在销售、研发、管理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
5.市场导向原则。大赛突出参赛项目的商业性和市场价值,激励并引导参赛项目“走出赛场,进入市场”,促进项目落地转化。
三、评审环节
1.主赛第一轮: 289项入围项目进130项(前72名进入现场答辩,后58名为铜奖获得项目)。
(1)时间:20xx年8月23日—8月25日
(2)评审方式:评审专家分组网络评审
(3)评审流程及内容:①将入围项目分为两类,其中创意类分成3组,实践类分成2组。②创意组以创意设计项目计划书为评审依据。实践组以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撰写的创业项目计划书为评审依据。计划书内容应包括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及其他说明。
(4)评审结果:前72名晋级下一轮比赛,直接产生58名铜奖获得项目,其中实践组项目占一定比例。比赛结果于8月27日在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网站(http://www.zjcontest.net/)公布。
2.主赛第二轮:72进M项,参加全国总决赛,并前15名为金奖,16名至58名为银奖,59名至72名为铜奖。
(1)时间:20xx年8月29日(星期六)全天
(2)地点:杭州师范大学恕园12号楼3楼
(3)评审方式:团队分组答辩
(4)评审流程及内容:①参赛团队经前期抽签确定分组及出场顺序,在指定场地依次进行分组答辩(共3组)。②参赛团队进行项目陈述,并回答评审专家提问。项目陈述时间不超过6分钟,问答时间不超过6分钟。③项目陈述内容应包括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等。可进行产品实物展示。
(5)评审结果:72进M项,参加全国总决赛,并前15名为金奖,16名至58名为银奖,59名至72名为铜奖。比赛结果于8月29日晚在浙江省大学科技竞赛网(http://www.zjcontest.net/)公布。
3.公开答辩环节、颁奖及闭幕式:根据现场答辩综合表现遴选4支团队进行公开答辩环节,颁奖典礼及闭幕式。
(1)时间:20xx年8月30日(星期日)上午
(2)地点:杭州师范大学恕园7号楼500座报告厅
(3)展示方式:公开答辩
(4)评审流程及内容:①A.项目展示,参赛团队依次进行项目展示,形式不限,时间不超过8分钟。B.评审专家提问,评审专家向参赛团队提问,问答时间不超过7分钟。C.项目点评,评审专家对路演项目进行点评,点评时间不超过3分钟。
首届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
工作方案 篇10我国6000万残疾人中,近一半的残疾人生活状况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相当一部分生活贫困,400多万残疾人需要国家和社会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在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切实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是“十五”期间的重要任务。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制定本方案。
一、任务目标
残疾人基本需求得到保障;
城镇残疾职工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创造条件适当提高残疾人生活保障水平。
二、主要措施
1.调查摸底,建立档案
县(市、区)残联组织对贫困残疾人家庭逐户摸底,准确掌握贫困户的家庭经济和实际生活水平,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对象档案,并及时掌握变化情况,为落实保障措施提供依据。
2.落实现行保障法规、政策
(1)城市
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以及残疾人中的“三无”对象全部纳入保障体系;有条件的地方适当提高差额救助标准。
各类企业应依法为残疾职工办理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确保残疾职工在年老、生病、失业、工伤、生育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有条件的企业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应将残疾职工纳入。各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做好自由职业、个体就业残疾人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工作。
继续落实好集中供养、定期补助、临时救济在内的各项保障措施。各类社会福利机构依据政策接纳符合条件的残疾人。
(2)农村
继续实行对贫困残疾人的救济、扶助政策。已进行税费改革的,要将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列入乡镇财政支出;尚未进行税费改革的,继续实行救济和统筹扶助等政策。已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切实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有条件的地方适当提高差额救助标准。
继续落实好五保供养措施。各类敬老院、养老院等机构依据政策接纳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对分散供养对象,提供生活保障和服务,保障供养对象吃、穿、住、医、葬和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对因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而导致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户,有关部门及时提供帮助。
3.实行特别扶助
在落实现行社会保障措施基础上,设立专项补助,对无业、重度残疾、一户多残和有特殊需求的贫困残疾人家庭给予特别扶助,解决其生活、就业、子女入学、配用辅助用具等困难。已设立专项补助的地方,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完善资金使用办法;尚未设立的地方,要积极创造条件设立专项补助,提高残疾人的保障水平。
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和社会救济救助等制度,帮助解决无业贫困残疾人的医疗、养老和意外原因造成的困难。
区、县级残联负责专项补助、救助经费的管理和补助对象的审定,街道(乡、镇)残联负责初审和发放。
4.推动社会助残
各级政府组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和残疾人贫困户“结对子”,开展多种形式的帮包带扶活动,解决残疾人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并逐步规范,形成制度。
将助残活动融入社区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社区资源、场地和服务网络,为残疾人提供生活、就医、康复训练、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务等方面的帮助。
切实将残疾人纳入“春蕾计划”、“幸福工程”、“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行动”等社会救助活动。
国家给予政策支持,鼓励社会力量,采取民办或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兴办各类重度残疾人寄养机构。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寄养机构管理办法、细则,加强对寄养机构的监督管理,保护被寄养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寄养机构健康发展。
三、统计检查
认真做好统计工作,继续完善统计报表制度,做到层层审核,严格把关,报表内容完整,数字真实,报送及时。
政府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本系统和相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落实情况,各级残联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检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