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医生的感谢信15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感谢信,在写作上,感谢信具有一定的要求。但是感谢信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致医生的感谢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医生的感谢信1敬爱的x教授:
您好!
我是7月26号出院患者吴xx的女儿,我妈妈偶然发现的脑膜瘤在你主持的手术过后已完全切除,现处于恢复阶段,且每天的恢复进度让人像感受一个个奇迹般令人兴奋。
对于您高明的医术也许不用我多说了,网站中好评如潮:专业细心态度和蔼而我想到了四个字:大医精诚。X教授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和病情制定医治方案,既让患者病情得到治疗又不用患者经济负荷过重,是位难得的会为百姓切身利益着想的好医生。手术过后我爸爸一直在感叹,牟教授为人很正直,相对比于有些医生为了一己私利而让病人做些无关紧要的检查和开些疗效一般而昂贵的药,牟教授会了解病人真实情况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是的,医术精湛,为人真诚也是我这个涉世未深的90后学生对教授的高度赞扬。
在医院照顾我妈妈的十多天里,我每次见到的X教授,脸上总是挂着可亲的微笑,用温和的语气询问病人的情况。妈妈说,虽然每次跟X教授的谈话不到几分钟,但会让她感到她安心。常言道:笑一笑,比什么药都有效。能让病人安心、有好的情绪更能让病人病情好转、康复。在这个忙碌着追逐一切的时代,有如此魔力的医生也许为数不多了。
感谢教授让我妈妈获得新生!希望教授保持心中的一块圣地,保留赤子之心更好的为更多有需要的病人服务,让更多绝望中的患者看到希望,重获新生、享受美好的生活。
再一次我代表全家衷心的感谢教授,同时感谢医院和教授的学生李医生及所有的医护人员。
祝愿教授家庭幸福、一切顺意!
此致
敬礼
致医生的感谢信2尊敬的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领导:
您们好!
时光如白驹过隙。今年5月,当我第一步踏进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转眼间,我的进修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
我是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于20xx年5月慕名来到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进修学习。贵院的腹腔镜、腹壁疝外科的专业诊疗水平达全国先进水平,尤其是食管裂孔疝胃食管反流病的外科治疗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副院长及其团队在该领域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受到国内外同道的高度评价。我和身边的很多医师都是学习着克力木副院长及其团队发表的胃食管反流病的外科治疗知识医学论文慢慢成长起来的。
来院报到后,克力木副院长和王俭护士长精心为我安排了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和温馨的住宿环境等,使我能顺利、安心在自治区人民医院腹腔镜、腹壁疝外科系统地学习胃食管反流病。短短两个月的学习,我的内心除了对老师们渊博的专业知识的仰慕、敬业精神的敬佩,更多的是充满内心的感动和对他们的深深谢意!
在业务方面,在克力木副院长安排指导下,我系统地学习了胃食管反流的诊疗,包括多学科的协作,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以及24小时测酸技术,食管裂孔疝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像学诊断,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手术质量的控制,术后患者的宣教管理等。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很多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并未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而是以哮喘,慢阻肺,胸痛,喉部异物感等症状,反复多年多处求医,症状长期无法得到解决。但是经过克力木副院长带领的医师团队完善的术前评估、手术治疗后,长年困扰患者的症状很快得到改善。在手术实践环节,克院长亲自并细致讲解手术细节,该团队研制的挡肝器的使用,手术操作层面的控制,食管游离的长度,折叠包埋的松紧度……每一个细节,都毫无保留的传授于我。每周三科室都会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克院长给我们详细讲解每一例复杂病例的处理细节,从个体病例到规范指南,让我们能规范化标准化的去诊疗每一例患者。其中有一例多年前行手术治疗的食管裂孔疝患者,病情复发,科室迅速调取该患者完整的病历资料,并找到当年存储的手术录像进行综合分析。该科室治学之严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在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使我很快对胃食管反流疾病有了系统的了解,并掌握了手术的具体步骤和操作细节。
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克力木副院长作为一名维吾尔族医学专家,时常给我们进修医生传递的理念是以医学为纽带,促进我们各民族医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科室经常组织我们和维吾尔族进修医生相互探讨,交流学习心得,相互沟通各地的风土人情,不仅使我们增长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了我们各族进修医生之间的感情。科室还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与维吾尔族患者一起进行减肥健步走活动,作为对患者全程管理的一个环节,不仅增进了医患之间的关系,提升了医院科室的影响力,同时也给我们内地进修医生与少数民族患者进行深度沟通交流提供了机会,使我们对大美有了更丰富、多维度的认识。美,不仅仅是风景,还有仁心仁术的医护老师,热情奔放的维吾尔族同胞,真诚友善的各民族患者。
两个月的进修学习即将结束,心里有太多依依不舍,不舍这里的老师,不舍这里的进修兄弟,不舍这里淳朴的患者……老师们把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诚信做人的道理传授给我,我会象接力棒一样的一棒一棒传下去,让更多的患者受益,做一名像老师一样德艺双全的医生!我真切感受到克力木副院长与他带领的医师团队老师们身上闪耀着的自治区人民医院精神,感谢自治区人民医院培养了这些优秀的老师,感谢自治区人民医院老师培养了我!
致医生的感谢信3尊敬的院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浏览我的拙笔。
记得有人曾说过“人的一生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父母的眼里你是孩子;在老师的眼里你是学生;在医生的眼里你就是病人。但作为一名结核患者,我在扮演自己角色的同时也深深感触到另一些角色的艰辛。
“结核”一个陌生,熟悉而可怕的字眼。陌生是因为它的渺小,小的我们都会忽视它的存在;熟悉是因为它真真切切的就存在在我们的周围,甚至是就在我们的体内;可怕是因为它的传染性、顽固性让人们避之不及,“谈核色变”。对于即将毕业,对未来充满向往的我来说,在得知自己的了结核的一霎之间,犹如晴天霹雳,五雷轰顶。原本积极、开朗、活泼的我变得消极、低迷、灰心丧气,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
我是今年三月份在北京查出患有结核的。3月14日来到山东省胸科医院住院,被安排在内七403病房,进行系统的治疗。到目前为止,历经四十余天,即将痊愈出院。回忆四十余天的住院生活,感受颇多。
平时听过很多社会的阴暗面,其中不乏医生收红包的事例。所以心里不踏实,在手术前我曾问过我的病友,他手术时给医生多少红包,他告诉我不用准备了,这家医院的医生医德很高,他准备的被拒绝了。顿时心里踏实了不少。
我的责任医生是周洪顺医生,他对工作尽职尽责,对病人 ……此处隐藏6765个字……详细解释我父亲的病情,才能使我了解的这么多。这不仅对于当时的诊治和我们病人家属的配合有好处,还对出院的康复治疗和恢复静养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希望您能看到这封迟到的感谢信,现在我父亲身体状态很好,原来身上暗淡的黑色已经逐渐褪去、脸色红润,虽然行走还需要著拐杖,但我相信按照李睿大夫推荐的理疗方法是能逐渐恢复的。
致医生的感谢信13xxx全体医护人员:
我是你们治疗过的众多患者中的一位,我很感谢你们对我全心全意的治疗和照顾,在你们医院就诊的这段日子,我深深感受到了xx医院病人至上的服务准则。你们优质的服务让我有种温暖的感觉,也让我倍感窝心。
面对疾病带给我的伤害和痛苦,我几度有了放弃的想法,是你们一次又一次的坚持和努力,让我有了重新开始的希望,也让我能够鼓起勇气面对生活。正如那位善解人意的护士所言疾病不会造成任何一个人的毁灭,放弃希望才是人生最可怕的事情。
我在你们的鼓励和照顾之下,逐渐的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和方向,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几位医生、护士的开导帮助,让我对之前的自己有了新的客观认识,也让我对周围的种种有了一种更为包容和宽大的认知,我的改变,与各位的认真、执着是不能分开的。
经历了疾病的磨难,我深感庆幸,如果没有病魇的折磨,我就不可能认识你们这么多可爱的人,不可能认识到过去的自己是多么卑微和渺小,在此,我要对你们xx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深深的说一句谢谢!并祝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度过一个温馨快乐的春节,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中有更好的发展,能够更上一层楼。
患者家属:xxx
二〇xx年四月十六日
致医生的感谢信14我叫xx,今年60岁,患病,在年月日,经医院诊断:(你的症状)当时听说贵医院在阵方面很有名气,所以就近来了贵医院看病。我年龄大了,子女们都有家,工作忙,他们很孝敬,天天照顾我,但我感到精神压力很大,希望能早日康复,减轻子女负担。现经你们医院,__科__医师的治疗及服了药后,病情大有好转:人感到头脑清醒,胃口也好多了,走路脚步稳了,再加医师工作负责,热情,耐心地给我看病,使我更加有了信心,现我自己一个人可以走到贵医院来了。
为此,特意万分感谢你们医院的医师
谢谢!
病人:___
致医生的感谢信15我是一个状况很多、又爱提问的患者,幸运的是遇到的医生都很友善耐心。
20xx年2月,忐忑又期待地慕名找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白内障专科俞阿勇医生,他擅长白内障、高度近视的诊治和手术。进入诊间,没等我开口,他先开口说了几句话:你终于来找我了,这些年没少被眼镜折磨吧。
听到这两句话,我当时几乎快哭出声,为保持镇定,只是微闭着双眼,用力的点点头。
习惯了,只是因为戴着近视眼镜,要莫名遭受很多语言上的暴力;也习惯了,只是因为高度近视,而要无缘由地面对很多质疑与标签。
还没习惯的是,能够被认真的对待和充分的理解。
俞医生原本只需要询问病史,做常规裂隙灯的检查即可,没想到还这般亲切地问候像我一样的众多普通病人。我属于典型的讳疾忌医型病人。那两句话,让我感到实实在在的平静。
那天的检查项目特别多,在各类强光的照射下,我眼睛干涩难受。临近上午下班时间,我再次到诊间咨询了一些情况,俞医生似乎看出我的担忧,再次鼓励我不要害怕。不得不说,极度无助和毫无头绪的情况下,医生的鼓励,确实是一剂良药。
六个月后的复查,我的眼底情况恶化了一些。当时俞医生团队当即帮我转到高度近视专科治疗。在俞医生的诊间内,我自顾自地嘀咕着害怕。他笑着鼓励说——不用害怕的。
平常的鼓励却是有不同寻常的力量,在很多平常时刻,我们重复做着平常的事。有时候,我们的状态就是会因为一句话而有所改变,或许这些都是内心的力量,但也需要一个助力将其唤醒。很庆幸,这一年这一份力量源自俞医生。
20xx年12月,我再次进入手术室,由于这次手术只是在表麻下进行,我一进手术室,便开始打量四周,不一会儿就听到了俞医生的声音:我在这。
我很难在这样的话语之前加上任何形容词。毋庸置疑,是抚慰人心的言语,誓励人坦然面对的语言,但又不仅仅限于此。这是面对未知中最难得的熟悉,这份熟悉是难得的更是可贵的。
记得那天在手术台上,我还问了一个问题:我有的时候知道要放轻松,但是身体轻松不下来,怎么办呢?
俞医生说,一定要找到让自己放松的方式。
手术中我琢磨着这句话,手术中俞医生一边鼓励一边操作,没一会儿手术就完成了。
在最近的一次手术中,平静的躺在手术台上的我,再次听到俞医生的鼓励:经历了上一次手术,这次就不紧张了吧。
有时,我是羞于表达的,总觉得直截了当的一句谢谢似乎欠缺些什么。
其实一直都不紧张,只是不知道怎么做才算好好的配合。但是,看到就在眼前的操作工具时,我会本能地害怕和反抗。当然,经历了一次次检查和三次手术台上的种种后,慢慢发现,全然相信,才会让令人惶恐的治疗进程快一些。
俞阿勇医生则是我可以完全信赖、全然相信的医生。
在这次手术前,我被告知可能需要再次进行虹膜周边的切除,我想方设法的躲避。当时,刚下手术的俞医生,来到治疗室了解我的情况,再一次鼓励我要积极对待、勇敢面对。
我时常在想,是多幸运,才能够遇到如此专业且平和亲切耐心的医生。在抗击病魔的过程中,只有医生的帮助,我们才能在面对诸多不确定的时候,多一点信心,多一份勇气吧。
当我开始琢磨如何表达或者如何记录时,其实这本身已经远离了表达与记录。好在我不过是还原脑海里的些许感动。
在俞医生诊间内,听到最多的就是感谢的话语,他总是以不客气回应。
或许,简单的感谢,远不足以表达出达成了预期治疗效果的欣喜。
在手术台上,我想着要表达些什么时,却发现说什么都不合时宜。手术顺利完成那一刻,我不自觉地重复着:俞医生,有你为我们做手术,我们也太幸运了吧。
攒着的感谢,不知道化成文字,是不是也能成为一份鼓励。
如今,早过了许愿的年纪,我也还会在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心要成为更好的人。在这一年和俞医生在诊室和手术台上浅浅短短的接触中,也特别希望像他一样成为一个专业谦和耐心的人。隔行如隔山,而为人可敬的素养不应相隔。
俞医生专业过硬,自己创新的技术,堪称世界之最;在日常接诊中面对众多焦躁的患者,他有问必答,安抚着大家的情绪。
我想,富而好礼是我们东方社会一个至高境界。
扪心自问,如果哪一天我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成绩,是不是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如果每天面对同样内容的咨询和焦虑,我是不是能够平和地对待每一个人。我不知道。
我由衷敬佩这么做的俞阿勇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