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集合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一部代表作,作品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描述了一所让人无限向往的理想乐园,一位让人无限崇拜的理想校长,一个宽厚仁慈的妈妈,当然,还有一个既淘气又可爱的小豆豆。
小豆豆是幸运的,虽然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她在一所学校没呆多久就让老师忍无可忍,最后不得不劝其退学,但后来却碰到了一个让她终生难忘的小林宗作校长,这个小林校长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让这个调皮的小孩子顿时喜欢上了他;当小豆豆为了捞起自己掉在厕所里的一个钱包而把粪坑里的东西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时,小林校长只说了一句"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让小豆豆愉快地完成了后面的恢复工作……小林宗作校长曾到欧洲考察了不少学校,吸纳了很多教育精髓,对儿童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他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孩子喜欢什么,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他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他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的课程来学,他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散步”,潜移默化地将知识传授给孩子,他让每个孩子都愉快地接受“山的味道,海的味道”,他细心地呵护每一个孩子,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信心,哪怕是像高桥君那样的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当高桥君站在比自己还要高的跳马面前而不知所措时,小林校长鼓励他说:“没关系,你能跳过去的!绝对能跳过去的”,以此来增加他的信心;当高桥君在游泳池中赤裸着身体游泳的时候,一开始感到非常害羞,但随着一件又一件衣服的脱落,害羞心理也一层一层地脱落了……当高桥君一次又一次地品尝到胜利的喜悦时,当时年龄尚小的他也许不会意识到,原来这都是小林宗作校长的良苦用心。像小林宗作这样的校长怎让人不喜欢?
小林宗作校长苦心经营的学校——巴学园,俨然一个教育的理想乐园,尽管它只存在了极为短暂的一段时间,但它却是小林宗作校长绽放理想之花的乐土,它成为了孩子们真正想去的地方,它让孩子们乐而忘返,孩子们在这里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快乐地成长。像小豆豆这样一个在别人眼中“怪怪”的孩子,也许我们老师都会感到头疼,但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小豆豆却逐渐变得让大家能接受了,这让我不得不对小林校长肃然起敬。试想,一个上课就跑到窗边给屋檐下的小燕子、窗外的宣传艺人打招呼的孩子,一个上一节课将课桌噼里啪啦开关几十次的孩子如果在我们班,我会怎样对待她?我无法想象。从小林校长的教育中,我看到了宽容,看到了博爱,看到了顺从甚至是妥协,而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会把顺从当作是一种无奈,把妥协当作是一种放弃,一种不负责任。这让我们不得不审视我们的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在爱孩子,还是在伤害孩子?
我想,小豆豆、高桥君、大荣君、阿泰等曾有幸在巴学园度过一段美好时光的孩子,当初如果没有在巴学园的求学经历,如果没有小林宗作校长的悉心教育,他们的命运又将会是怎样的呢?当他们长大后,理解了小林校长的良苦用心,心里一定会充满了惊讶、感动和庆幸吧。
我喜欢巴学园,喜欢小林校长的教育理念,喜欢这个不起眼的小老头形象,甚至喜欢顽皮可爱的小豆豆。“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凭着小林宗作校长独到的教育方针和不懈的努力,他把巴学园打造成了孩子们的理想乐园。巴学园不仅仅是小豆豆和那帮孩子们的理想校园,它也是我所向往的学校,大概也是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向往的地方吧。我想,如果今天还有巴学园的话,可能就不会有孩子讨厌上学了吧?
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心中向往的“巴学园”!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2一个古灵精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女孩小豆豆,一名真正愿意与孩子近距离交流谈心,真正愿意理解孩子,真正懂孩子的心的小林宗作校长,一位明智的妈妈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奇迹,充满孩子们银铃般清脆天真的欢笑的巴学园华丽殿堂。在这里,一朵朵“祖国的花儿”露出了一张张天真灿漫的笑脸,她们尽情绽放。我做梦都幻想着能在这样的学校中学习,这才是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天地。
主人公小豆豆是个单纯快乐、心地善良、活泼好动,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而又有点淘气顽皮,在别人眼中的“问题女孩”。当她发现学校的书桌与家中的不一样时,便把书桌的盖子开了关,关了开,足有上百次。她还在上课时站在窗边与街上的宣传艺人打招呼,请求他们上来为大家表演一曲,这时的老师又能奈这个单纯天真的小女孩如何呢?只好一个人站在讲台上,等着演奏告一段落。总算一曲终了,小豆豆又站在窗边对两只正在教室的屋檐下面搭窝的燕子一遍又一遍地大叫道:“哎,你在做什么?”这个小女孩简直让老师伤透了脑筋,一天又一天,老师实在忍无可忍,向学校申请要求小豆豆退学。其实,这个在别人眼中的“问题学生”是那么的热情、善良、对别人充满友善,她只不过是不善于掩饰这一切罢了。
被迫无奈,小豆豆的妈妈只好带着小豆豆四处奔波,寻找新的学校。这次要去的学校,就是妈妈刚找到的。她没有告诉小豆豆这次退学的事情,如果告诉小豆豆,她也不会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于是,妈妈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她只对小豆豆说:“我们去一个新学校看看吧!听说那里很不错呢!”想想看,如果那时小豆豆的妈妈对小豆豆说:“你怎么搞的,这么调皮,这个学校都不要你了,看你怎么办。”那么小豆豆也许就会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在这条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一个阴影,在心中留下一个自卑的情结。
这个新学校的名字叫“巴学园”,它与其他学校不一样,使小豆豆一眼就喜欢上了它。学校大门是用矮矮的树做成的,而且树上还长着绿色的叶子。教室是废弃的电车,午饭是我们闻所未闻的“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课程可以自己选择……这个学校中,什么学生都有,如:再也长不高的侏儒高桥君,患过小儿麻痹症的泰明,一张嘴就叽里呱啦说个不停的小豆豆……但在这里,没有嘲笑、讽刺与歧视,有的只是平等与爱心,宽容与真诚。我简直不敢相信,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学校。在我们学校,往往把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优等生,另一类是差生,而这两种学生的待遇完全不同。面对优等生,老师的脸上露出无限满意的笑容,嘴里蹦出一句又一句的夸奖:“你真棒!你真聪明!”而面对差生时,脸上的笑容立即转为了恨铁不成钢,其实,差生需要的正是老师给予优等生过多的鼓励。顿时,我的心头涌上一丝对小豆豆他们的羡慕之情。
但这么一个教育的理想园,正是因为这么一位理想的校 ……此处隐藏17769个字……一个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关键在于,你的爱是孩子们需要的吗?你的爱是不是扼杀了孩子们的童真?
“我们有这样的学校吗?”说实话,我有点羡慕小豆豆。因为她遇到了一位超级棒的校长? ——小林宗作先生。小林宗作先生对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连续听小豆豆讲四个小时的话不打哈欠;想到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尊重小豆豆天马行空般的想法等等。这些事情在那些只懂得循规蹈矩地教书的老师眼里,似乎是那么不可思议,但是,正是这种“不可思议”的教育方式很适合孩的成长,了解孩的内心世界才是教育孩的出发点。
小豆豆因为小林校长的爱护与引导,可以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随心所欲地实践着她天真的脑袋里一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巴学园的上课方式非常特别。在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老师把当天课程表上全部课程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告诉孩子们,他们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那道题开始做。小学生们就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学习,先上语文课也行,先上算术课也行,都是可以的。所以,喜欢作文的小学生在写作文,后面的位子上,喜欢物理的学生点起了酒精灯,把烧瓶烧得“咕嘟咕嘟”冒泡,或者做着什么爆发实验。在已经习惯了中规中矩的中国小学生看来,这一切似乎是“天方夜谭”,但这是真实的。在小林校长看来,这种看来“乱糟糟”的上课方法却很管用。随着小学生们年级的升高,老师就能逐渐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及他感兴趣的方式,对问题的思考方法等。由此,老师能够清楚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对于老师而言,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是最有效果的上课方法。
我想所有看完这本书的孩子,应该没有一个不羡慕小豆豆的吧,
很多成年人也一样,长大后回首看似荒唐的童年往事,恰恰是终生难忘的快乐。可惜,这种快乐在大人的呵斥声中变得太短暂。在这本书中,小林校长说,无论哪个孩子,都具有优良的品质,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发现这些品质,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他还说:“不要硬把孩子塞进老师设计好的模式中,要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因为孩子们的梦想远比老师计划的还要远大。” 事实上,无拘无束成长的小豆豆长大以后就非常成功,被誉为“日本最伟大的女性”,而她自己也表示:在巴学园的这段时光奠定了她辉煌一生的基础。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说过:不要把孩子放在与成人对立的强制的轨道,成人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解放孩子,做到真正从儿童出发,倡导儿童本位。他问了一个沉重的问题:“怎样让我们的孩子,更像一个孩子?”“作为成年人、作为父亲、作为老师、作为校长,不知不觉中做了摧残纯美的童年生活的刽子手。我们以爱的名义做着伤害爱的事情。成人把自己以为重要的喜欢的强加给孩子,从来没有平等地蹲下来问孩子需要什么。成人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孩子的生活被成人所控制,是孩子的悲哀。”当然小林校长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走正确的道路的方法不能随便套用,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一个老师如果这样干我想一定会被开除的。但是表面的东西不一定要学,本质的东西一定要学。这本书表达了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对孩子的尊重、对孩子的理解、对孩子的关爱、对孩子的认可。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有极大的耐心和广博爱心去关注问题学生,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做到与孩子平等对话,理智地顺应孩子的发展,还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5《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由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书写的。作者用清澈如水的文笔,写出了一本值得让大家用心灵去细细体会,慢慢重温的清香佳作。
读《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源于孩子的一次家长会,家长会上有的家长介绍了自己孩子已经养成了独立读书的习惯,我非常的羡慕。因为当时,家鸣仅仅能自主阅读绘本这一类的绘图性的书刊,文字性的书刊是从来不看的。受到家长会的启发,我决定慢慢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习惯。在众多的书刊中选择了这本《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写的就是孩子刚刚上学,碰到的一系列问题,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小豆豆因淘气被原来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到下,由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孩子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收的孩子。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采取了我读给孩子听的方法,因为书是纯文字,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孩子睡觉前,躺在床上,我读给他听。结果孩子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越听越上瘾,此时我就让孩子开始自己读了。刚开始并没有放开,而是我们一人读一段,然后一人读一章,再后来孩子都懒得再等妈妈读了,自己读了起来,从此爱上了这种文字性书刊。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图书之一。这本书不仅是作者在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更是给我们介绍了一种教育制度,一种值得提倡的教育制度。巴学园是一个所有小孩子都向往的学校。这所学校的小林校长说:无论哪个孩子,在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的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巴学园最值得称道的是教导学生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小豆豆就是一颗令原来学校老师头疼的“怪味豆”,后来小豆豆转到了一所新学校:巴学园。巴学园是一所充满无限快乐自由的学校,调皮的小豆豆遇到了关爱学生的小林校长,正是在这样一所与众不同的、令人向往的学校学习,小豆豆由有的老师眼中的坏孩子,后来顺利成长成了才华横溢的作家。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中不管是妈妈还是校长都善于倾听孩子的表达,都能够理解孩子。一开始,小豆豆被退学后,妈妈并有训斥孩子,也没有说出“要是再那样的话,你就没学上了”之类的吓唬孩子的话,而是把他继续送到了巴学园。小豆豆第一次来到巴学园后,校长、老师也没有给予长篇大论的思想教育,而是校长把妈妈打发走之后,把椅子拉到小豆豆面前,面对小豆豆坐下来,倾听小豆豆诉说了一个上午,整整 4个小时。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不但“一次呵欠没打,也没有露出一次不耐烦的样子,而且像小豆豆那样,把身子向前探出来,专注地听着小豆豆的话”,校长的举动让开朗大大咧咧的小豆豆感觉到了 “和这所学校的校长在一起的时候,她感觉非常安心、非常温暖,心情好极了”、“能和这个人永远在一起就好了”。现在,不要说校长,就是家长,谁能够如此认真、专注地听一个小孩子说上这么长时间的话?家长都在说 “现在的孩子不愿意和家长交流”等,其实,不是孩子不想和家长交流、沟通,而是因为没有人愿意去听他们内心的话,所以,孩子向家长关起了自己的房门。 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善于倾听,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认真、专注地倾听孩子呢?倾听孩子,也是一种爱。
巴学园中,善于教育孩子的教师、校长,会善于运用欣赏的眼睛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用激励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被承认的愉悦。教师和校长运用巴学园特有的教学方式,能逐渐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所在和独特的思考与学习方式,这样教师就能实施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虽然巴学园是几十年前出现在日本的学校,但是校长那种尊重、爱护学生,民主、平等、人性化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每一次读《窗边的小豆豆》,都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和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