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

时间:2022-12-15 00:09:35
昆虫记读后感集合14篇

昆虫记读后感集合14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昆虫记读后感 篇1

《昆虫记》是法国作家法布尔用一生热爱铸就的辉煌。因此,这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自然与生命的宏伟诗篇。他的热爱不是研究死亡,而是探索生命……

法布尔的一生虽充满坎坷,却始终没有放下心中的热爱。在他的心目中,那些昆虫不仅仅是一个个研究对象,更如同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它们有自己的情感,也有自己的本领和特长,它们有伟大的母爱,也有自己的本能。

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与往常不同的一面:蟋蟀是昆虫世界里拥有安稳居所的优越居民,它们的叫声不是令人烦躁的噪声,而是用“小提琴”奏出的乐章,它们的乐观,使它们懂得世间万事的虚无缥缈。而蚂蚁并不像寓言中那般辛勤,蝉也并不是只知道早晚唱歌的乞丐。相反,蝉并不依靠别人生活,而蚂蚁却占有蝉的劳动成果。法布尔用他的探索,告诉了我们一个个鲜活的事实。

法布尔的眼中,每一个小虫,都有如同人类一样的珍贵品质:蜣螂不是脏兮兮的屎壳郎,而是百折不挠的勇士,不论它们的圆球滚落多少次,它们从不气馁。蝉在黑暗的地下生活四年,为的只是一个月短暂的日光中的歌唱。舍腰蜂在厚厚的烟雾中,一边工作一边唱歌,快乐地从事筑巢工作,不辞辛苦。老斑纹蜂用年迈的身体,保护着一个新生的家,保护着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尽职尽责的警卫。大孔雀蝶在被蝎子刺的第四天才死亡,竟只是为了在临死前产下卵,却使得死亡却步……

热爱与欣赏,法布尔将黑胡蜂的圆屋顶欣赏为艺术品,他惊叹松毛虫如同“气象预报员”般的能力,他称叹昆虫们的几何学……

在《昆虫记》中,一切生物富有灵性,法布尔用最生动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最真实、最有趣的另一个世界!

  昆虫记读后感 篇2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名叫《昆虫记》的书,看了以后使原本就对昆虫非常感兴趣的我,就越发地喜欢上这些小虫子。

《昆虫记》这本巨著的作者是法国作家法布尔,他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想,美术家一般的观察能力,文学家一般的感受和抒写。他耗费一身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并将其记录下来,这本让他花费毕生心血的杰作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

通过作者的描写,我能想象昆虫在活动的画面,蝉在歌唱,蟋蟀在管理家务,蜘蛛在捕获食物……多么神奇的大啊。兽类动物有弱肉强食、寄生的现象,昆虫里也有类似的情况,蝉产卵的时候,有一种比蚂蚁还要小

的小虫子,会将的卵产在蝉卵上面,而这种小虫子发育要比蝉快好几个月,这种小虫子的幼虫便拿蝉卵作为食物,供自己生长发育所需。

小时候,在看《黑猫警长》动画片时,有一集是说母螳螂在结婚当夜将公螳螂吃掉,然后黑猫警长来破案的。一直以为这只是编造的,看了《昆虫记》后发现,这个动画片是真实的科教。让我了解了螳螂是一种

无情的昆虫,母螳螂竟会六亲不认地把它的吞食掉,产卵后便再也不回来了,不管自己的亲生子女能否健康!

在这本书里,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体,娓娓道来,在对昆虫日常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作者对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热爱。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是经过解剖等工序来完成自己的作品,而是亲身溶入大自然,不顾野外冒险的,就好比描写黄蜂,作者很细致地描绘了当时怎么冒着去观察黄蜂巢,又怎样弄懂黄蜂的习性,写得非常精彩。

我非常喜爱《昆虫记》这本书,没事时我拿起它,沉浸在其中,仿佛和法布尔一起探究昆虫的奥秘。

  昆虫记读后感 篇3

我读了一本书——《昆虫记》,它是由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用毕生的心血完成的。这是一本专门描述昆虫的书籍,里面写了各种昆虫的习性,并且描述得十分详细。

比如,大孔雀蝶为了求爱能够献出生命;蜜蜂和红蚂蚁那超强的记忆力使它们成为不会迷失的精灵;以及甲虫被重重的摔到地上后动弹不得,被人们认为是为了骗过我们的技巧,实则是因为它们就会这样,像人们痛了会哭一样;还有毛虫那毒素并不是毛上有毒,而是因为它们的排泄物有毒,使得一些毛虫身上有毒。那么为什么蚕不会有毒呢?原先,它们像人们一样,有爱干净的,也有不爱干净的,而像松毛虫,就弄得屋里全是排泄物,并不停地转悠,便染上了毒素。

初读这本书我感到十分的乏味,但直到我读完这本书后,回过头来回味时,又感受到了这本书的乐趣,同时对这位了不起的作者感到无限的敬佩。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法布尔的很多优点,例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因为我在作者简介中得知到——法布尔为了完成这部巨作总共花了28年的时间,当我明白这点后,不禁地感到惭愧起来——因为我总是在做一件事情时半途而废,很少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做好而这位法国的昆虫学家却花了28年的时间去创作这本书。而我呢?可能还达不到他的万分之一吧,我以后必须要向他学习。

除此之外,还让我懂得了:要是想成功必须得要付出,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他为了这本书付出了巨大的财力,精力,人力,他总是为了研究一种昆虫而花费两三年的时间,因为时间不等人,过了今年的这个昆虫活跃的期限后,仅有等到下一年了,并且为了得到很多昆虫,他总是给那些孩子们钱来换取昆虫,所以,他在28年内也花了不少的钱。所以,我得知:要想成功,绝非那么容易,必须要付出,仅有付出才能有回报。

读一本书往往会让你懂得很多,我还要读更多的书籍,让知识与感悟来武装我的大脑!

  昆虫记读后感 篇4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它带领我进入昆虫世界它让我更加了解昆虫,更加热爱昆虫。

这本书大致介绍了自然界的各种昆虫,从生活习性到阐述的道理,从方方面面介绍着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例如螳螂是一个十分厉害的心理专家,但又特别凶残每天都有很多的公螳螂被母螳螂吃掉。蝉一位杰出的歌唱家,靠自己自食其力但总是不招人待见。而蚂蚁则常常被人们视作勤劳的象征,但蚂蚁却常常将其他昆虫努力得来的粮食洗劫一空。如果世界上没有蜜蜂,我们就吃不到可口的蜂蜜,如果世界上没有蝴蝶,就再也闻不到花香。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狼蛛张着两颗十分厉害的毒牙,十分凶猛,可以非常快的至猎物于死地。

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理想可以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不论今后理想是什么,都要把个人理想当成今后的目标,向目标前进;要刻苦努力的学习,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要遵守校规、班规,团结友爱,同学间互相帮助;要积极的锻炼身体,劳逸结合;从小养成优良品德,这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根本。只要人人心中有国家、有集体、有他人,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文明礼貌 ……此处隐藏3601个字……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才真正感悟到生命是平等的。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昆虫记读后感 篇11

今天我和妈妈去了图书馆,在一个角落的书柜找到了一本书,名为《昆虫记》。回到家后我和妈妈出于好奇,在网上大致了解了一下这本书。《昆虫记》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作家让·亨利·法布尔毕生的著作。法布尔的《昆虫记》有十卷,直到1910年才出齐。由我国作家周作人第一次翻译引入中国。

一开始我看到这本书,以为是以一个小昆虫为第一视角的故事,类似于历险记那样展开描写的,但当我打开第一页时,我才知道这是一本以作者为第一视角,观察动物生活习性的记录笔记。但你其实仔细一看,你会发现,他虽不是冒险故事,却胜似冒险故事。作者笔下的小昆虫是那么的栩栩如生,一个比一个有趣、可爱、生动的小昆虫跃然纸上,多种拟人描写手法让“小虫子们”活灵活现。看着看着,书中的树木、小草、星空就在眼前,仿佛还能闻到那种独属于大自然的味道……

作者的写作感情色彩很平淡,清如水,通俗易懂,有时还会幽默一下,我和家人分享时,都听的捧腹大笑。里面的故事奇特,充满了奥妙,昆虫们一个个的登场,让我对书的热爱只增不减。情节曲折新奇,如果可以把里面的昆虫全部换成人,我敢说,绝不比科幻大片逊色!

看着昆虫像人一样的生活,我也学到了不少知识,例如屎壳郎是如何滚粪球;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的;禅是怎样脱壳的等等……是作者认真记录昆虫的每一天每一夜将我带进了这个出不去的科学“怪圈”。

同时作者也告诉我,科学不仅仅有机械电子,还有很多很多人们意想不到的东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就可以看到很多不曾发现的有趣的东西,它让我对枯燥的生活又充满了热爱。这次活动让我再次深刻领悟了读书是多么的重要!

  昆虫记读后感 篇12

打开书架,一本本的名著整齐的排列。老师要求我们在暑假期间阅读《昆虫记》这本充满着法布尔精神的书。我认为,我受益匪浅。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科学家只会摆弄着显微镜,注视着下面的世界,文学家只能整天挥舞着笔杆子。直到我接触到了一个词:边缘性人才后,我才明白,有些人不仅是杰出的理科生,也是出类拔萃的文科生。比如爱因斯坦,他不但是物理学家,也拉得一手漂亮的小提琴。而法布尔的这部《昆虫记》,大概也是一本边缘性书籍吧!

《昆虫记》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细腻、文笔流畅,让人感觉到是一部散文。虽然是散文,但昆虫记处处都流露出知识,把人以前错误一扫而光,使你不禁感叹:哦,原来如此,真是没想到啊!

《昆虫记》一书,给了我许多的回味。在书中,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神秘而多姿多彩的世界里,了解蜘蛛、蜜蜂、螳螂、甲虫、蟋蟀、蝉等昆虫的生活习性,让我看到了一幅有关昆虫的精彩画卷。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觉得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帮忙的甲虫往往不怀好意。更多的时候,它是打着帮忙的幌子,做着趁火打劫的营生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原来甲虫也是非常的狡猾;读四年苦工,才能换来几十天重见光明的生活,我知道了蝉的生命意义;天气越来越冷了,迷宫蜘蛛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替孩子们将巢咬破,而它也筋疲力尽而死,这句话,又让我体会到了它的满足感和一位母亲应尽的全部责任。

《昆虫记》不仅仅浸溢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种精神让我们在大自然中尽情探索奥秘;这种精神让我们在天地间尽情领略精神!而这,就是法布尔的精神。

  昆虫记读后感 篇13

刚开始读《昆虫记》时,粗略地翻看,我觉得太枯燥无味了,要了解各种各样昆虫的习性、生活。但我看了几章,发现昆虫世界其实大有乐趣。昆虫仿佛都活了起来,眼前不是呆板的书本文字,而是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作者法布尔的语言。

虽然是科普文,但法布尔的语言简单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将科学知识讲述出来。其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却又不失语言的幽默,“以人性关照虫性”,既有理趣,又有情趣,极富艺术趣味。

于是我又花时间了解了法布尔。他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科普作家。他出身于一个农家,从小生活便十分贫困,但他通过自学,花费二十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他将自己一生的时光都用在了对昆虫的观察和研究中,《昆虫记》就是他在自己的荒石园中,通过观察和研究,为昆虫写出的大部头。这本书记述了有关昆虫的知识,也体现出他对人生、生命、自然的感悟和态度,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生命和自己的热爱,是一部兼具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巨著。

书中有许多昆虫令人印象深刻。蚂蚁和蝉并不是想象的那样,蚂蚁这个无赖,抢占了蝉的水井,并且损伤它。螳螂善于运用心理战术,它突然摆出吓人的姿态,可怜的猎物原地不动,等被夹住,已无还手之力。雌性金步甲在交尾之后对雄性大开杀戒,就像螳螂和朗格多克蝎一样。萤火虫十分快速地麻醉了蜗牛,使之液化,再慢慢地吮吸。圣甲虫为子女制作梨形粪球,是轻轻拍打而成,并没有滚动,浑然天成。粪金龟为环境清洁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却对这些小勇士有点鄙夷不屑,还用粗言恶语对待它们。隧蜂门卫用自己光秃秃的脑袋堵住洞口,为家庭精心竭力地干活,尽职尽责。还有许许多多昆虫,它们仿佛都是扮演一个个真实的人类角色。

我以后也会留心观察这小世界,用人性的眼光关照昆虫,正确地认识和思考生命与自然。

  昆虫记读后感 篇14

我喜欢昆虫,也曾饲养过昆虫,在草丛中寻觅,在谷物中翻找那些蹦跳的、蠕动的小家伙是我的一大乐趣。起初只是出于好玩,为了满足好奇心,而把虫子作为自己的宠物。自从看了法布尔的《昆虫记》以后,我对昆虫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再也无法把这些小生灵纯粹当做小宠物来看待了。

曾在草丛深处捕获了绿蚱蜢,关在玻璃瓶中,放入几根草饲养着,但没过多久它就绝食自尽了。对此我纳闷了好久,实在想不出这是为什么。看过《昆虫记》后,我知道了原因,法布尔写道:“一个休息日,我正在门外散步,突然有什么东西从树上落下,还不停地叫着。我跑过去一看。原来一只蚱蜢正在贪婪地撕咬一只蝉得腹部。蝉徒劳地叫着,不断挣扎,蚱蜢则死咬住不放,把头深深扎在它的内脏中,一小口一小口地拽下来。”原来,蚱蜢是食肉昆虫呀!

有了养蚱蜢的经验,我对于饲养昆虫更加谨慎了。在了解到蝉吃树叶的汁后,我事先放入了几片树叶,再把“囚犯”关入牢房,满心欢喜地等待着它的变化。大约过了20个小时,当我再去观察它时,却发现这可伶的小蝉“六脚朝天”地躺着。我拉开纱窗,想借光细看它时,这小囚犯竟然“死而复生”,飞走了。看来这小昆虫也会骗人啊!

在《昆虫记》中,作者法布尔告诉我们许多昆虫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从圆网蛛到圣甲虫,这两位看似冷酷的妈妈实则是不惜用尽自己最后的精力为儿女毫无保留地献出所有的丝,所有精致的食物;总被人认为温柔可爱的萤火虫竟会以闪电的速度猎食蜗牛;看着笨拙的“大孔雀”蛾幼虫会织出构造巧妙的茧……这些事例都表明了昆虫拥有人类难以想象的智慧。

记住虫子并不渺小,虫子也有值得我们人类尊重的大智慧。

《昆虫记读后感集合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