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1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今年放暑假时,王校长给教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即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刚开始我并没有当做一回事,闲暇时当我打开网站,真正阅读了才感觉到这确实是一本好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到一个问题,这中间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苏霍姆林斯基用他富有艺术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能让每个读过此书的人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是为了孩子。多么实实在在的思想。他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讲课力求生动、形象、有趣、反对“满堂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并用分数去鼓励他们,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取得成绩的快乐,并时刻认识到自己永远是最棒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那就是——读书,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要求我们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我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多,可以说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值得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思考。通过阅读,我懂得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歌德说:“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加价值。”“尽力履行你的职责,那你就会立刻知道你的价值。”履行责任的标准越高,其人生价值就可能越大。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责任,才能是好教师。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从“责任”两字做起。对自己应尽的责任认识得越早,越能健康快速地成长,越能在履行责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责任呢?
一、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我认为要从课堂做起,从小事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先要做到,并且要做得更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为人师,身正为范。我一直就是这样来要求勉励自己的。
在低年级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因此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终生的,尤其是教师不良的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更是无法挽回。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最近,我们一直在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在书中,关于阅读,作者向我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有效的方法。我认识到,学生需要阅读。
书中讲到:在小学各年级,我们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学习阅读、书写、推论、观察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如果这些能力在少年时期没有得到发展和提高,那么学生的学习就要感到困难了。换句话说,就是必须教会少年学生同时进行阅读和思考。这一能力的心理学复杂性,就在于外部的刺激物如何激发脑的内部力量。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而相反的是,有些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大,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却不差,这种现象的原因恰恰在于他们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这种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
在我们的语文课上,教师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正确在表达思想的能力。这时候,到思想的词的源泉里去旅行,已经成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习惯了。所以,就让我们时刻牢记:孩子需要阅读,请教会孩子阅读的能力!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4善于帮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不断进行新的观察的教师,能达到这样一种效果:连接着学生的知识越“老”就越巩固。
——《给教师的建议》
这是书中的第21条“教学生观察,教学生细看”。想到在学习《图形的运动》这一单元时,我就有些感触。在学习的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时,我们就可以起去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观察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比如蝴蝶,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旋转?比如坐缆车,比如拧水瓶盖。
用心的学生能根据细看周围世界的现象,联系到所学的知识中去学习,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就更能达到“学生的知识越‘老’就越巩固”这一效果。不够细心的学生就需要我们的提醒,慢慢培养他们观察的习惯,从而让学生获得‘观察周围的生活能获取知识’的体验。
我相信任何知识若能与生活相联系,那么学生掌握的知识肯定更牢固。一个善于观察的学生肯定是一个细心严谨的学生。引导学生观察的行为,更能吸引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所以要教学生观察和细看周围世界的现象。
学生观察大自然生命的苏醒的时候,我们观察学生生命的苏醒!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5寒假里,我借阅了由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创作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也许是出于对后进生的关爱吧,我对那些只要能帮助提高后进生学习的内容特别在心。所以,书中提到的“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这一小节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我又反复阅读了三遍,觉得受益匪浅,借机,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点滴感受。书中写到:“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要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倍;头一天学过的内容,第二天就忘了。
对这些学生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教材是特别有害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因为在他们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们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经常会发现某些使他们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在他们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促使它加强工作。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今天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第21条《兴趣的秘密何在》,他说:“所谓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看到这,使我想到了中国的一句老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此处隐藏1239个字……学期就快结束,那时为了应付初入教学时的胆怯,在网上浏览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有关教师教学的方法与建议。我带着众多疑惑开始阅读这本书,渐渐填补着我脑海里关于教学的空白。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确是这样。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教育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推荐,每一条推荐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是一本十分好的教育名著。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深,启发非浅。读完此书发现,虽然此刻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此刻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应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1今天,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2条“教师的时间从哪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作为教师的我们经常觉得上班时间很紧,几乎从早忙到晚,回家后还要处理一些工作。
而书中有的一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来听课的人很多,他们本来都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照常规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连记录都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学生一样。课后一位邻校的教师请教他:“您花了多少时间来背这节课?”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
这段话使我从中获益匪浅,教师的时间问题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他书中那个用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真正是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我们首先应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让每时每刻浪费。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2在每天的教学工作中,你有没有这种体会:"没有时间"。每天的时间被必须做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育学生等工作占据着,没有一丝空闲。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第二小节中讲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文中也提到了这一令人苦恼的问题,但看完之后使我深受启发。书中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阅读中来。“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们大河一般。”要给孩子们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阅读则是给教师提供“水”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优秀的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的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成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持之以恒的读书会让你的备课变得轻松,在课堂上不再是照本宣科,你的课堂将变得充满了吸引力,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在你的课堂上,自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将被调动起来,课后辅导的时间就减少。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3对于语文教学的重点感觉自己总是把握不好,本周读了《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有很深的感触。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再注重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三条建议中就告诉我们教学的重点“要教会儿童学习。”“应当首先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这是语文学习最根本的任务,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我们班的学生学习习惯就非常的不好,让我很伤脑筋。为了能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学两个星期里,新课我进行的特别慢,注重他们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督促他们每天做好预习,及时复习。上课时认真听讲,尤其是学会倾听和举手发言。教他们上课做好课堂笔记。作业也是重点从规范写字开始训练,每天让他们坚持练字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好转。现在语文上课的积极主动性大大加强。
从现状来看,学生学习习惯有待加强,大多数的学生还只是被动的接受。尤其不会主动的思考。“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今后我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真正把学生领进语文学习之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4我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的一部分,书中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阅读”二字。在他的这么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从他的这些话语,足以看出他对学生阅读的重视。
其实,学生要阅读,我们教师同样需要阅读。人们常言: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备一桶水,而教师的这桶水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更新的知识。可我们都在说着“教师的时间哪里来?教师和所有人一样,要做家务,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即使读书也是疲于应付,以至自己在教学中筋疲力尽,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种负担。苏氏在书中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的心头竟冉冉升起一轮春阳。让我感受到了平静中潜涌的力量,朴素里暗蕴的深刻,那么这本教育书集则进一步坦露了作者的教育情怀,呈现了作者的清醒思考。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言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教书育人,虽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资深者所凭依的,通常亦是自身在“摸爬滚打”“斗智斗勇”中的“见多识广”与“心知肚明”。可是,面对一届届一班班一个个禀性各异、情感丰富、懵懂叛逆的学生,经验再丰富的老师怕亦难免会有懵圈无措之时。这本书可贵之处在于,将诸多教育现象、教学情境及师生冲突中的教育人由一个晕菜的“当局者”在不知不觉间劝慰成冷静的“旁观者”,然后反求诸己,循本溯源,终以良策化危机,以理性胜鲁莽,以真情服人心,让人心头的纠纠结结霎时如浮云飞散,且在豁然顿悟间增了智长了智慧……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很难想象,一个不读书的教育工作者如何能跟得上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的步伐。坚守教育初心,耕耘教育梦想,读书不辍,思考不停,实践不止,并努力挣脱教育的倦怠、狭隘与伪俗,相信每一个教师都能早日抵达应有的教育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