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鹿洞导游词
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注重口语化、精简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鹿洞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白鹿洞导游词1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阳。书院傍山而建,一簇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南唐升元年间,白鹿洞正式辟为书馆,称白鹿洞学馆,亦称“庐山国学”。宋仁宗五年,改称“白鹿洞之书堂”,与当时的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并为“四大书院”。后又与吉安白鹭洲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
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李渤。南唐升元四年(940),南唐政权在李渤隐居的地方建立学馆,称“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这是一所与金陵(今南京)国子监相类似的高等学府。北宋初年,江州的乡贤明起等,在白鹿洞办起了书院,“白鹿洞书院”之名从此始,但不久即废。直到著名理学家朱熹重修书院之后,白鹿洞书院才扬名国内。朱熹不仅重修了白鹿洞书院,而且还建立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度。
《白鹿洞书院教条》不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
自朱熹之后,白鹿洞书院“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彬彬焉”它与岳麓书院一样,成为宋代传习理学的重要基地。
元代末年,白鹿洞书院被毁于战火。明代最早的一次维修为正统元年(1436),以后还有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年间的维修。进入清代,白鹿洞书院仍有多次维修,办学不断。19世纪末期,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急剧的变化,出现了教育改革的热潮。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帝下令变法,改书院为学堂。白鹿洞书院于光绪二十九年停办,洞田归南康府(今星子)中学堂管理。宣统二年(1910),白鹿洞书院改为江西高等林业学堂。国民党时期,蒋介石准备要南昌中正大学接管白鹿洞书院,但未实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白鹿洞书院进行保护和维修。1959年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成立庐山白鹿洞文物管理所;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二级自然保护区,同年设置作为学术研究机构的白鹿洞书院建置;1990年成立庐山白鹿洞书院管理委员会。现在,白鹿洞书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学、学术研究、旅游接待、林园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制。
白鹿洞导游词2白鹿洞座落在庐山五老峰南10多千米处,山峰至此汇成环状,别具一种格局。靠北的称后屏山,向西的称左翼山,朝南的称卓尔山。山上苍松翠竹,郁郁葱葱。一股清泉从凌云峰来,经左翼山与卓尔山交会处流出,这就是著名的贯逍溪。溪水由西向东,迂回流至白鹿洞前,穿过东面的峡口,注入鄱阳湖中。白鹿洞本无洞,因山石环天然气似洞形,故名之为洞。
白鹿洞原是唐代洛阳人李渤年青时隐居求学之地。李渤养有一头白鹿自娱,白鹿十分驯服,常随主人外出走访游玩,还能帮主人传递信件和物品,因此以鹿名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以鹿名地,称此处为白鹿洞。
唐朝末年,兵荒马乱,各处学校毁坏,到庐山隐居、避难的读书人,常到白鹿洞研讨学问,交流心得。南唐升元年间,在此处“建学置田”,正式称之为“庐山国学”,任命国子监九经李善道为白鹿洞洞主,掌管教育和学习。这就是白鹿洞开办学校之始,比濂溪书院约早30余年,成为庐山的第一所学校。
北宋初年,各地设置书院,庐山国学乃改称为白鹿洞书院,从此规模逐步扩大,逐渐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并称。书院殿阁巍峨,亭榭错落,师生云集,俨如学城。今日白鹿洞书院形成了以礼对殿为中心,有明伦堂、文会堂、御书阁、朱子阁、思贤台、状元桥、门楼、牌坊、碑郡等众多殿堂组成的古建筑群,与周围的山川环境融为一体。
白鹿洞导游词3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阳,江西省星子县内,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书院傍山而建,一簇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南唐升元年间,白鹿洞正式辟为书馆,称白鹿洞学馆亦称“庐山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宋仁宗五年,改称“白鹿洞之书堂”,与当时的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并为“四大书院”,并誉为我国四大书院之首。后又与吉安白鹭洲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庐山五老峰南约十公里处的后屏山之阳,于群山绿树之中,掩映着一组楼阁庭院式的古建筑,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白鹿洞书院。
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星子县)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
书院是我国古代传播文化、交流学术、培养士子的地方。自唐迄清,江西设立的书院极多,居全国首位。而“海内书院第一”的白鹿洞书院,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
庐山云雾茶、“秀域”鳜鱼、 “绿冬”蚕丝被、“仙客来”食用菌、武宁猕猴桃、“洋房”水泥、中华老字号桂花茶饼、瑞昌山药、“蓝星”有机硅、九江桂花酥糖、湖口豆豉、星子金星宋砚、九江陈年封缸酒、虬津莲藕、修水赭砚、鄱阳湖银鱼、都昌豆参、九江羽绒制品、庐山“三石”、修水宁红茶、庐山竹丝画帘、庐山鲜笋
由于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阳,离庐山牯岭街不是很远,可以去庐山牯岭街住宿,庐山牯岭街住宿相当成熟。牯岭是庐山吃、住中心地带,也是游玩的起点。牯岭住宿最有特色的莫过于掩映于山林中价格不菲的历史名人别墅。其次,这里的宾馆、酒店、招待所、农家旅社也都应有尽有,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在庐山牯岭街可住牯岭学校招待所、牯岭街的小旅社,价格一般在35元-100元之间。
温馨提示:庐山特有的云雾气候会给入住的游客有阴凉潮湿之感;庐山山顶取水非常困难,所有宾馆热水都是限时供应,最好注意宾馆供水洗澡时间。
去白鹿洞书院旅游,可以到庐山牯岭街,这里是庐山旅游地主要的购物市场,主要是围绕旅游、文化这个主题来构筑的,中档、实惠的旅游纪念品、旅游鞋、副食品、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书籍、名瓷、烟酒成为旅客的抢手货。
庐山牯岭街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天街。海拔1100米高,而且自东向西略成弧形形成半边街的特色。在长达约两公里的半边街区段里,衔接着大林路、电厂路、慧远路、大林沟路、雾淞酒楼至河西路北段的双面街,鳞次栉比地坐落着商店、门点、购物中心等600余家。
庐山的土特产中,庐山云雾茶名气最大,它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始产于汉代,盛名于唐代,宋代列为贡品。云雾茶的特点是条索紧细,青翠多毫,茶色清亮,叶醇含甘,香爽持久;有怡神解 ……此处隐藏1776个字……的手书“钓台”二字。据说当年朱熹常在此垂钓,实际上这里水浅泉碧流急,很少有鱼,故明代刘世扬又在石上加刻“意不在鱼”四字,可谓中的之妙语。
在明伦堂后方有一洞,内置白鹿,白鹿洞本无洞,明嘉庆九年(1530)南康知府王溱祭山开洞,并撰写《新辟石洞告后土文》,嘉庆十四年(1535)南康知府何岩命工人置石鹿洞中,并作《石鹿记》。洞中石鹿为明代嘉庆年间硊式石鹿,为书院仅存明代实物。
白鹿洞书院拥有山林三千亩,保存了庐山的原始森林和原生植被,有千年古松18株,有柳杉、水杉、紫荆、红枫、银杏、广玉兰、珍珠黄杨、红叶继木等受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山上林木葱茏,山下流水潺潺,这是白鹿洞书院拥有的一份自然遗产。白鹿洞书院融于大自然之中,占尽了自然风光之美。
白鹿洞书院环境优美,风光如画,门前贯道溪上的拱桥和桥头矶上的小亭与碧水青山相映生辉,成为古道来书院的前奏,成为书院的标志和景观。
白鹿洞导游词5今天是庐山之旅的第三天。一大早,我们就起了床,坐车前往有“四大书院之首,海内书院第一”之称的白鹿洞书院。
路上,我问导游:“为什么白鹿洞书院叫这个名字呢?”导游说:“那是因为白鹿洞书院是唐代李渤兄弟隐居读书的地方。李渤养了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李渤兄弟要买什么,就把要买的东西用纸写下来,然后把纸条和钱系在白鹿的脖子上,让白鹿跑到集市上去买。而白鹿也从来没有出过差错。日子久了,人们就称白鹿为‘神鹿’,把李渤称为‘白鹿先生’。白鹿洞书院也由此得名。”
当导游讲完时,我们正好到了白鹿洞书院。书院傍山而建,一簇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古老的建筑,让人仿佛回到了古时候人们读书的景象。我急忙下了车,跟随着园区的讲解员走进了白鹿洞书院。参观了里面的亭台楼阁,后来,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书院里面还有从国外进口的白鹿,大家可以进去摸摸白鹿,沾沾白鹿的仙气。于是我们又去看了白鹿,白鹿有两只,一公一母,好看极了。最后,我们又和讲解员阿姨来了棱星门,透过棱星门中间的门洞可以看见一座小桥——状元桥,讲解员阿姨说:“棱星门的正门过去只有状元才能走,状元桥要七步走过去,步步高升。七步走回来,代代相传。大家也去走一走吧!”于是我和妈妈按导游的说法从桥上走了个来回。
白鹿洞书院,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这次的庐山之行让我见识了过去的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
白鹿洞导游词6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教育体系完备的书院。在遥远的历史时期,这里是鹿的快乐家园。到了唐代贞元年间,有一位叫李渤的洛阳少年带着他的弟弟来到了这里。他们在此隐居读书,优美的山林,使他们学业长进的很快。年少的李渤在读书之余与生活在这里的白鹿群中的白鹿做上了朋友。这只经常与李渤交往的白鹿受到李渤的耳薰目染,尽然也善解人意呀!经常帮李渤到山外的集镇上购买些学习用品和投送书信的事情。天长日久山外的.老百姓以为李渤的这只白鹿是神鹿,于是就称李渤“白鹿先生”,李渤读书的地方就叫“白鹿洞”了。李渤兄弟开创了白鹿洞以书为中心的时代先河。
在南唐的时候,南唐王朝在白鹿洞建立了国家级的学府“庐山国学”,这是国家办学的开始。到977年的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宋太宗御赐白鹿洞书院《九经》等书籍,从这时开始白鹿洞书院在当时的中国就渐渐生出了名气。
南宋时大教育家朱熹来到庐山山南任南康军知军时,让白鹿洞书院散发出夺目耀眼的光辉。这个时期中的朱夫子亲自担当白鹿洞书院的洞主,为学生讲学。并且根据当时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制定出一整套完备的教学规范、学规(白鹿洞教条),并将四书五经等确定为学生主修课目。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中将他的教学主张变成教学实践。系统地改革了旧时官办书院教育仅仅就是读书为做官的弊端,大胆的推行、创办出新型的书院教育制度。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德育的教育,以及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急需的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的教育改革实践,直接影响了封建中国后七百多年的科举教育制定,并成为后世中国办学所遵行的样榜。也就是从此时,白鹿洞书院开始享有“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的美誉。
现在的白鹿洞书院的山林面积有三千亩,其中建筑面积占3800平方米。整个书院沿贯道溪而建,座北朝南,尚有五组建筑。在白鹿洞书院里至今有遗存着150多块历代碑刻和许多摩崖石刻。这都是能感受当年书院浓厚的文化气息的地方。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书香依旧的圣地,去感受一下书院的瀚墨香味……
白鹿洞导游词7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几个小伙伴和他(她)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去白鹿洞书院玩。
那天早上下了很大的雨,但是我们仍然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准备出发。
一路下着大雨,到了庐山北门,遥望庐山,庐山就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云雾缭绕,美丽极了!一路欣赏着云雾,不知不觉就到了白鹿洞书院入口。
等大家都到齐了,我们就顺着一条幽静的公路走去,公路两旁全是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
走进大门,首先进入先贤书院,走着走着就来到了报功祠,报功祠是用来纪念李渤、周郭颐、朱熹、程颐、程颢、张横渠、陈了翁、陶渊明、刘西涧父子七先生。祠内有许多图片和石刻画。
接着就来到了朱子祠。朱子祠是用来纪念朱熹的祠。祠为灰色砖瓦,平面呈长方形,祠内有朱子自画像石刻,石刻左立《文公朱子专祠碑记》,右立《白鹿洞书院学规》,上面有“学达性天”的金字匾额。
然后就来到了棂星门,进入棂星门就看到了泮池,池上建有一座拱形的石桥,桥两侧装有花岗岩的栏杆和栏板。这就是状元桥。听说只要走过了状元桥就可以当状元,但是只能走七步。一听说可以当状元,小伙伴们便争先恐后的走上去。但是这只是一个传说而以,要想真正考上状元,还得靠我们的努力学习才行。接下来我们走到了贯道溪。溪上有一座枕流桥。站在枕流桥上向下望,桥下溪流奔涌,哗哗的流水声在桥下回荡。
最后就来到了石鹿洞。洞内有一个石鹿,石鹿竖耳昂首,凝视前方。石鹿后有《少司马大中丞蔡公重兴白鹿书院记》。看完了石鹿,我们要去看真正的白鹿。白鹿全身雪白的毛,黑珍珠似的眼睛,耳朵微微向两边伸,非常可爱。一有人来,它们就走过去,好像在说:“欢迎你们来白鹿洞书院。”
游玩了白鹿洞书院,使我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知道了原来我们中国的文化这么博大精深。
白鹿洞导游词8我们来到了位于庐山脚下的白鹿洞书院。
据说它是世界文化景观,是九江市的文化研究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和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有着重大联系。朱熹在这里读书,长大了又在这里教书育人,这里是宋代第一所学校。四大书院之首,海内书院第一。
我们先到了先贤书院,这是学院的第一个院子,拍照留念,接着进了丹桂亭,还去了明伦堂,这里是学生的教室,保留着当初教学的模样,课桌和课本,四书五经,保持着原貌,还有一段产生教学的,是教学起源的文字。后来我们还去了礼圣殿、参观了朱熹像。最后我们去了棂星门,还有状元桥,据说当初只有状元才能走这个桥呢!
白鹿洞书院,果然是教学的始源地,不愧为四大书院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