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导游词(集锦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须是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而异,有针对性的。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导游词1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携手旅行社欢迎各位大连的朋友远到中原之州————河南省做客旅游。我是携手旅行社的导游员101。坐在我身旁驾驶位置的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此次大家的中州之行就有我们两个来为大家服务。在今后的几天里,我们以郑汴洛旅游线为主,共同携手探寻厚重的河南文化,感悟禹定九州,逐鹿中原的历史,我们希望真诚的服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风景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现在我们正行驶在107国道上,前方客车行驶2个小时就到达了我们今天游览的目的地————安阳殷墟博物院。现在我利用车上的这段时间给各位朋友简单地介绍一下关于河南省的一些情况。
滔滔黄河情无限,悠悠文明八千年。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腹地,简称“豫”,素有“中原”、“中州”之称。在1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9800万中原儿女。厚实的文化底蕴,神奇的古老土地,特殊的民族情节,优美的自然山水,使这里成为凝聚华夏文明的地方。
我想请问一下各位,大家以前有没有来过河南的?大家知道历史上的八大古都河南省有哪几个呢?恩,有洛阳,开封,对,还有郑州,还有一个是咱们今天的目的地安阳。郑州是河南省的省会,位于黄河南25千米,南距武汉514千米,东距连云港520千米,西距西安480千米。由于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的建成,郑州成为中国东西南北大动脉的纽带,它的经济地位逐步开始提升。历史上的郑州也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早在3500年前,就是商朝的都邑。但是和安阳的地位还是不一样的。因为安阳是商朝的都城,相当于咱们今天的首都北京,而郑州仅是一个大城市而已。
经过了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终于进入了奴隶社会。大约在公元前十七世纪,我国出现了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朝。商建国后,国都屡有变化,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盘庚即位。十四年后,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即安阳市西北的小屯村一带。从此殷一直是商代都城,值得商纣王战败亡国为止历时273年,代表这商代文明的最高成果。因此,大家常把商称为殷。殷墟也就是商代都城的遗址。故有诗语“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古都”,那么它名不虚传在什么地方呢?一片甲骨惊世界,这里是甲骨文的故乡,是我们传递智慧、文化的工具。古安阳还曾是我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呢!在20xx年7月13日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古城安阳已经到了,请大家整理一下东西,带好贵重物品,让我们亲自去呼吸商代的气息,感悟浓郁人文历史景观的印象博物院。再次,再向大家强调一下我们的车牌号是,豫A6168,请大家一定记清楚了啊,不是这个车牌号的车,大家一定不能上啊!
关于导游词2大家好,我是小导游陈靓杰,今天由我带领大家去游览“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颐和园,好了,咱们去参观吧!
咱们现在来到的是著名的长廊。长廊有273间,大家看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人物和动物,栩栩如生,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还有长廊两旁栽满的花木,那一种花还没凋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大家是否感觉到有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吹来呢?对!这阵风就是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的。
大家跟我继续走,前面就是万寿山脚下了,万寿山是乾隆皇帝在公元1715年为表示对母亲钮祜禄氏孝圣宛皇太后60岁大寿的重视和对母亲的孝心,所以把翁山改名为万寿山。大家请看,这座耸立在半山腰的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物就是著名的佛香阁。下面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登上万寿山,站在这里颐和园的景色就大半收在眼底了,像葱郁的树丛,朱红的宫墙。还有正前面,昆明湖它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的划过,还不留一点痕迹呢!
这次颐和园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祝大家玩得开心,身体健康!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希望下次还有机会为大家服务,再见!
关于导游词3各位游客朋友们: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安阳殷墟博物院。
殷墟占地面积近36平方公里,收到保护的范围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洹北商城遗址。殷墟之所以闻名世界,有三个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铜器、都城。大家看,我们要进苑的这座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专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甲骨文的“门”字的写法而建。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我们再看看门框上的这些图案,浮雕着凤、虎、饕餮和蝉等花纹。门额苑名有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色古香。门两侧墙上的浮雕,大家看看象是什么呢》这是商朝的龙行玉抉的形状,有点寓意显示我们是龙的传人,佩带龙行玉抉!!这苑门和仿殷建筑的人文景观成了古都安阳的象征。
大家走进苑门,看着眼前树立的这件大铜鼎是不是有点眼熟啊?大家能猜到这是什么吗?对,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鼎鼎有名的司母戊鼎。不过啊,这个是仿制品,它的这品可不在这里。司母戊鼎室1939年从王陵里出土的,通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达875公斤,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这么大的重器,浇铸起来肯定是很困难的。不知当年我们的铸鼎师傅是怎么分工协作,怎么炼铜浇铸的。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通高科学鉴定,司母戊鼎中,铜锡铅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中铜锡铅的比例基本相同【分别是84.7%、11.64%、2.9%】。当时的冶炼技术会是何等的高超啊!!鼎,最开始室用来煮肉的,后来逐渐变成了权利的象征,“楚王问鼎”的典故大家听说过吧。它发生在我们河南的洛阳境内。
咱们先到仿殷大殿,欣赏汉族最早的祖先———甲骨文。它把中华民族先祖们的非凡智慧传到下来,也把老祖宗们的生活姿态展示给我们。现在,关于甲骨文发现的历史,我给大家做下介绍。其实,远在清朝末年,我们脚下的土地还是一片农田,周围片的村民经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就随便扔掉。有一位匠人偶然发现这些骨片竟然有止血的功效,才知道这便是一味唤作龙骨的中药。可是它的历史价值还没有被发现,许多人挖龙骨当药卖,后来到了京津之地,被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发现了,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而王先生也因此被誉为“甲骨文之父”。
我们先来看这个展柜,这是著名的H127甲骨文堆积坑模型,是1936年在小屯北地一个窑穴里出土的,是目前殷墟发现甲骨文最多的一次,共有17096片。大部分是龟甲组成的,上面记载的是商人占卜的结果,以及商朝的天象、历法、家业、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会内容。这个甲骨坑被专家们认定为世界上最 ……此处隐藏7198个字……时的陆游不管有多少悔恨多少遗憾,却只能无奈地说一声“莫、莫、莫”了。相传,唐婉看了这首词之后十分伤感,回到家里也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追认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嫱,咽泪妆欢,瞒、瞒、瞒。”从沈园回家后,唐婉一夜没睡,独自依阑垂泪。但是,这种刻古铭心的思念却是无法向人诉说的。所以,她只能“咽泪妆欢”,这种过分压抑使她不久便而死,大约是30岁左右。这是封建礼教所造成的爱情悲剧,唐婉的死给陆游造成了很大的创伤,使他终身难以释情。在他晚年每当重游沈园,都会作诗来表达他对前妻唐婉的思念。正因为如此,800多年来,人们总是将沈园与陆游联系在一起,使它成为人们追思这份至死不渝的真挚爱情的千古名园。可是经过了那么多年,宋代沉默的地表建筑已经都不存在了,陆游当年题写《钗头凤》的墙也已经无法找到。现在这堵《钗头凤》碑是我们用陆游的手迹,重新组合而成的。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又一口古井,它是宋朝留下来的遗物,所以取名为“宋井亭”,那么这块匾额中的井字中间为何多一横呢?跟我走进来,大家就可以迎纫而解了。大家可以看到,这口井的形状看上去好像人的眼睛,所以又称为“双眼井”,从而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眼睛代表陆母,另一个眼睛就代表唐婉,当中一横就代表陆游的母亲将他们给分开了,但是大家可以看到井中的水是相连的,可见陆游与唐婉的心始终连在一起。那么这口井的形状呢原来不是这样的,当中原来是有一堵墙,是两户人家合用的一口井,沈园重建时把这堵墙给拆除后就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形状。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口池原名为“荷花池”,由于它的形状好像葫芦,民间把它称为“葫芦池”。我们在1985年考古发掘时,在这里发现了一条葫芦池的排水沟,这是沈园唯一的原物。在排水的同一地层又发现了典型的宋代遗物。这个亭子叫“如故”亭,有一见如故之意,相传这里是唐婉宴请陆游的地方,原来的已经在一次大台风中被吹倒了,大家现在所看到的是一个仿宋体,为了表示对陆游与唐婉的纪念。
下面我们要参观的是沈园古迹区的最后一站“双桂堂”。双桂堂原是沈家的堂屋,因为旧时在堂前种了两株桂花树,左边为银桂,右边为金桂,故称“双桂堂”,屋内的建筑是从民间征集过来的,所以看上去比较新。好了,沈园古迹区就参观到此,那边还有东苑和南苑,东苑是爱情园,南苑是陆游纪念馆,都是2000年新扩建的景点,大家可以自行参观。
关于导游词14嗨!大家好!我是导游李一菲,大家就叫我李导吧!各位选择了“观美者号”旅游团,是您绝对英明的选择。这次我们的目的地是位于安徽省的黄山。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想而知黄山是多么的美丽,多么的壮观!黄山那之所以么有名,不仅是因为壮丽,而是有“四绝”的衬托才变得那么有名。告诉大家吧,所谓的“四绝”就是:奇松、怪石、温泉、云海。
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奇松:黄山有名的十大奇松,有迎客松、送客松……
怪石:黄山的石头,样子很奇怪,比如:“石猴观云”吧。这块石头在一座陡峭的山崖上,很像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坐在那里看着远处姿态不一的云海。
云海:云朵一片一片的,形态各异,很像一片辽阔无边的大海。
好了,朋友们,我们的目的地——黄山到了,请大家准备好照相机,按下快门,找出你认为最美丽壮观的景色吧!
关于导游词15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望各能在八达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 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法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您向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往下面看是有两个门洞和 U 字形的瓮城。在瓮城墙上内外两面都有垛口墙,四面拒敌。倘若敌人攻破关门涌入城内,将受到四面守城将围歼,敌人如落瓮中。瓮城是长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八达岭的瓮城也不例外。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势,东低西高,东窄西宽,仅有 5000 平方米。瓮城内无井,水源缺乏,平常驻兵不多,守城部队驻在西北三里的岔道城。瓮城中原有一座“察院公馆”,是供皇帝路过驻跸或官员停留住宿的。瓮城两门之间相距 63.9 米,西门楣题额“北门锁钥”,它的用意我在前面已经讲过。城门洞上,古进安装有巨大的双扇木门,门内安装有木顶柱和锁闩。平时,大门敞开,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战时城门紧闭,严实坚固;一旦发出反击号令,城门洞又是千军万马发起冲锋的出口。瓮城的东门楣题额为“居庸外镇”,修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在“居庸外镇”关城的城台上,原来嵌有一块石碑,()为明朝万历年间刻制。从碑文可以看这一带长城,先后经 80 多年时间才完成。这碑中还记录着修筑长城的时间、长度、主持官和管工头、烧头、窑匠头、泥瓦匠头和名字,以明确责任。站在城上向下看,我们中以看到来往不断的车辆和从门洞穿过的游人。这里不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关口,而且也是交通要道。从这里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庆,西北往宣化、张家口,“路从此分,四通八达”。八达岭也因此得名。
我们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神威大将军”。这门炮炮身长 2.85 米,口径 105 毫米,由于中炮身上铸有“敕赐神威大将”而得名。最大的射程是 500 多米,可见当时的军工业是比较发达的。
北 8 楼是八达岭长城海拔最高的楼,高达 888.9 米,建筑也很有特色。原来还可登上敌楼观山望景,但目前为了保护文物封了楼门。
从关城城台到南峰的最高处南 4 楼,城墙长 685.8 米,高度上升 142.4 米,特别是南 3 楼至南 4 楼之间,山脊狭窄,山势陡峭,长城逶迤 400 多米。城顶最险处,坡度约为 70 度,几乎是直上直下。南 1 楼和南 2 楼,都没有修复二层,从南 3 楼遗存的柱础看,原来也有铺房。
南峰长城以南 4 楼地势最高,海拔 803.6 米。登楼眺望,长城自西南向东北蜿蜓于山脊之上,宛如苍龙,宏伟壮观。使人不由得想起我国著名的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时咏的诗;千峰叠翠拥居庸,山北山南处处峰。锁钥北门天设险,半哉峻岭走长龙。从南 4 楼到南 7 楼,高度逐渐下降。南 5 楼与南 6 楼之间在长城的内侧距城墙 30 米的山脊上,耸立着一座白色的小亭,这就是 1987 年 6 月落成的“贵州省修复长城纪念碑亭”。南 6 楼是一座铺房,铺房建在上层的顶上,面阔三间,硬山顶,红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珑。这大概是当年“千总”的指挥所。
今天的长城,早已失去军事价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 中外游客,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随着旅游业的 发展 ,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以更优质的旅游服务、更优美的旅游环境迎接着大家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