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鸭绿江导游词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可以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如何把导游词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鸭绿江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鸭绿江导游词1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桥就是鸭绿江断桥。鸭绿江断桥以其建造的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又历经了战火的洗礼而为人们所瞩目,被誉为"鸭绿江”。
上第一桥"。1920年9月,由日本殖民机构朝鲜总督府铁道局对桥址的地质、流量、流速、潮汐、航运、航道等情况进行勘探测量,提出了中朝双方每侧各架设300英尺和200英尺6联的鸭绿江铁路大桥设计方案和预算大纲。鸭绿江大桥的建设议案正式提出,并得到日本政府的同意。1920年5月,日本在没有征得清政府同意的情况下,首先在朝方新义州一侧开始施工,建设鸭绿江大桥。1920年4月,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迫于日本的压力,在我方一侧正式施工。 1920年3月,开始架设钢梁。同年10月,大桥建成通车。鸭绿江上第一座铁路桥,从1920年设计到1920年竣工,前后共历时6年,役使中朝两国劳工51万人次。桥全长944.2米,宽11米,为单线铁路桥。大桥的结构为上梁曲弦式,共12孔,中朝双方各6孔。其中,中方每孔为91.44米,朝方每孔60.96米。桥面为直梁划板式,桥墩为钢筋水泥浇筑,外砌花岗岩。中方第四孔设有旋转式"开闭梁"。1950年被美机炸断成为废桥,1993年开放为景点供人们游览。
鸭绿江导游词2接待旅行丹东鸭绿江风光区!
鸭绿江风光胜景区位于鸭绿江中下流丹东市境内,东起浑江口,西至大东港,全长210公里,总面积824.2平方公里。风光区与朝鲜新义州隔江相望。这里地理位置良好,天气冬暖夏凉,山青水秀,一览中朝两国风物而独具特色。
鸭绿江由于水的颜色而得名,那碧绿的江水,如同雄鸭脖颈的莹绿,先人们便称其为鸭绿江,沿用至今。鸭绿江劈头于吉林省长白山南麓,流经长白、集安、宽甸、丹东等地,向南注入黄海,全长795公里,是中朝两国的界河。鸭绿江流经丹东市约300公里。此段江面宽广,台湾风物奇丽,在入海口一带,盛产大银鱼。
鸭绿江造桥汗青很早,可上溯到辽代,20世纪初,鸭绿江上始建铁桥,先后在丹东和朝鲜新义州之间建了二座。第一座建于1909年,是座开闭式桥梁。1950年朝鲜战争中被美国飞机炸毁,桥墩至今犹存,现辟有端桥游览区。第二座桥建于1940出年,为铁路、公路两用桥,全长940米,属中朝两国共管。它是中朝两国的交通要道,也是游人参观览胜的景点。
此刻我们看到的就是第一座大桥,又被称作‘断桥’。1909年建,其时是0年,被美机炸断,由东瀛鬼子朝鲜总督府铁道局制作。这是条单线铁路桥,桥面为直梁划板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断桥是志愿军出国的首要通道,也是运输计谋物资的大动脉。1950被美机炸断,成为废桥。93年开放为景点供人们游览。
侧面的这个炮楼,就是昔时东瀛鬼子戒备队守桥的首要工事地。这5层炮楼是我国今朝现存最齐备的公路防止炮楼,也是东瀛鬼子侵华战争的铁证。
在我们左侧不到100米的处所,是第二座大桥,也是闻名的‘鸭绿江中朝情意桥’。这座桥是复线铁路桥。大桥上行铁路,下行公路。其时公路桥面铺设木板,一九七七年换铺水泥板后就再没有修过。多年没有大修过的鸭绿江大桥钢梁已锈蚀斑斑,路面损坏多达三百余处,有的桥面板移位、断裂,致使大桥承重手段削弱。
伴侣们,我们此刻地址的位置是虎山景区。虎山景区位于中朝界鸭绿江江畔,首要有长城、睡佳丽、中朝领土一步跨、古栈道等景点。个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即是虎山长城。
虎山长城于丹东市宽甸县虎山乡。距据考据,它约莫始建于1469年,是我国明朝万里长城的东端出发点。它凌驾故国的千山万水,西与甘肃的嘉峪关长城相连,可称的上是昔人留下的一座构筑丰碑。
我们此刻看到的长城是1992年重修的。修复后的虎山长城以砖石布局为主。本着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修复后的长城走势和各个敌楼、墙台、狼烟台的位置都与文物考古发明原址相切合,根基上再现了汗青上虎山长城的雄姿。
这座山就是虎山,它是突起于鸭绿江的一座孤山。细心看一下,很像一只猛虎蹲坐在哪里,以是这里得名虎山。
此刻请随我登上长城。明长城的构筑布局很是完整,包罗城墙、城台、敌台、狼烟台、关隘等部门,在这虎山长城根基都可以看到。
这是虎山峰顶,为明朝万里长城的第一个狼烟台。站在狼烟台上放眼远望,江城丹东的高楼大厦和朝鲜新义州市一清二楚。
应该说,博大博识的长城文化,已经深深地凝结了我们的民族精力。长城,作为汗青的丰碑,将永久挺立在一个巨大民族的心灵深处!
接待再次降临丹东鸭绿江风光区。再会!
鸭绿江导游词3提起丹东(新中国予始时叫安东)在我那遥远记忆中,首先跃入眼前的就是那座可歌可泣的鸭绿江大桥。正如朋友们读过的许多关于韩战的故事一样,丹东也在我漫漫人生之路上翻开了幼年的一页。我与丹东的缘份就始于这座当时全中国家喻户晓的鸭绿江大桥。那年,千万个中华儿女背负着祖国亲人的祝福,肩负着当时称之为世界和平的史命,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大桥。在那夜行的威武之师中,有我的父亲,也有含着泪、咬着牙、忍着痛的我那亲爱的妈妈。
飞跨鸭绿江的丹东至新义州现行铁桥于一九三七年四月动工兴建,一九四三年五月竣工,全长940.8米。后来我看见报道:一九九零年十月根据中朝两国商定将鸭绿江桥更名为“中朝友谊桥”。现在它已成为丹东著名的旅游景点,游人站在桥上,不仅可以观赏宝山悬虹、碧水玉榭、鸭江帆影、铁桥弹洞等著名景点,而且可一览两国城市风光。
鸭绿江端桥为鸭绿江上诸多桥中第一座桥,一九零九年五月动工,一九一一年十月竣工。由当时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始为铁路桥,十二孔,长944.2米。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以四号墩为轴,可旋转90度,便于过往船只航行。伪满时期,日本人在此桥上游建成第二座铁路大桥(即今日之中朝友谊桥),一九四三年四月启用,逐将第一桥改为公路桥。一九五0年十一月至一九五一年二月经美军飞机多次轰炸,第一桥毁为废桥。中方所剩四孔残桥保留至今,习惯称“断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三年六月动工修整,辟为旅游景点,命名为“鸭绿江端桥”。
鸭绿江导游词4各位游客:
你们好!我是导游员xxx,今天,我陪同大家游览鸭绿江。
现在我们来到了中朝的界河鸭绿江。
鸭绿江是辽宁省第二大河流,江水蜿蜒舒缓,碧波浩渺,直接注入黄海。
沿岸青山层峦叠翠,几十道峡谷幽深奇奥,江中大小岛屿星罗棋布,加之褶皱奇特的江岸,苍秀繁茂的植被,珍惜奇异的鸟兽,构成了以水景为重点,山景相呼应,山水层次分明,借景朝鲜风光纷繁绚丽 ……此处隐藏9972个字……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又历经了战火的洗礼,而为人们所瞩目,被誉为鸭绿江上第一桥。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人以坚船利炮彻底打开了入侵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丹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为了加速对外扩张,全面侵华,掠夺中国丰富的物产资源,1905年,由日本人勘探设计,开始修建东京—新义州的京义铁路和丹东—沈阳的安奉铁路。这两条铁路是日本打通中国的主要交通运输线,对侵略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把两条铁路联接起来,日本迫切需要在鸭绿江上架设桥梁。
1908年日本人在没有征得清政府同意的情况下,首先从朝鲜一侧开始建桥,在工程过半时才与当时清政府沟通。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迫于日本的压力下,违心同意在中国一侧建桥。从1905年设计到1911年建成通车,共历时6年,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役使中朝两国劳工51万人次。大桥全长944.2米,宽11米。共12孔,中朝双方各6孔。中间铁路路面宽5米,两侧各有人行步道3米。大桥钢梁结构为曲弦式,共12孔;自中方起1—6孔每孔跨度为91.44米,7—12孔每孔跨度为60.96米;桥面为钢梁结构,上面铺设木板;桥墩采用沉箱技术,为钢筋水泥浇注,外砌花岗岩。中方第四孔设有旋转式“开闭梁”。1950年被美机炸断成为废桥,1993年开放成为景点供人们游览。
为了和平
这组雕塑是根据1950年10日19日彭德怀司令员率师过江的真实历史,真实人物制作的高5米,宽12米青铜艺术作品。雕塑背景是旗海,代表在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之时,中国共D和毛泽东主席根据金日成主席的请求派出志愿军赴朝参战,并在全国掀起波澜壮阔地伟大抗美援朝运动。
整组雕塑既保持了正义之师、胜利之师的磅礴气势,又体现了志愿军开进时“雄赳赳、气昂昂”的惊世壮举,也突出了彭德怀这位举世闻名的统帅坚定的意志和浩气。它将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丰碑、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标志、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的见证安放在历史发生地——鸭绿江断桥桥头。
雕塑塑造了26位志愿军统帅、领导和英模人物形象,彭总左边是毛泽东长子毛岸英,右边是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最高将领蔡正国。吉普车后边是首批过江的志愿军核心领导:邓华、韩先楚、洪学智副司令员、解方参谋长、杜平政治部主任。
(前排左起)依次是特级战斗英雄、荣获朝鲜最高勋章一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杨根思、黄继光。一级战斗英雄、荣获朝鲜最高勋章一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孙占元、杨连弟、邱少云、伍先华、胡修道。一级爱民模范、荣获朝鲜最高勋章一级国旗勋章的罗盛教。一级战斗英雄、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杨春增、杨育才、(后排左起)李家发、许家朋。一级战斗英雄王海、贠宝山、雷宝森。特等功臣、英雄司机尹继发。国际和平战士姚庆祥。一等功臣、创造世界战地救护史上奇迹的女战士刘秀珍。
鸭绿江导游词14鸭绿江国境旅游区位于祖国边陲,吉林省东南部的集安市,鸭绿江与朝鲜相望。
这里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具有江南景色的鸭绿江谷地风景带,可见许多紧逼江水、雄伟陡峻的断层三角面及怪石嶙刚的花岗崖和峰林、河漫滩、江岛景观。国东大穴蚀洞穴群及危崖峭壁景观,如通天洞、相思爱、三角天崖、大观音洞等。境内山峦叠嶂、悬崖陡壁、沟深谷幽、溪流潺潺,显示出一幅雄伟壮丽的深切割的剥蚀高山地貌景观。
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四季分明,人称‘塞外小江南’。玉女峰森林公园中,泉瀑潭星罗棋布,水质净碧,甘甜爽口,景色怡人。
鸭绿江就象一条绿色纽带,把云峰湖和老虎哨水库连为一条美丽的水上风景线。在这里可充分贪图界河的独特风光,界江、界湖、界桥、界坝,游人可一步跨在两国之中线,体味一种特殊的感受。
旅游区有高句丽民族遗留下来的最大的古城遗址――丸都山城,有高句丽民族长达425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内城,有全国规格最大、近万座的高句丽古墓群,有全国独一无二的以高句丽文化出现的东方金字塔――将军坟及全国最大的以自然底蕴出现的功德碑――好太王碑,可以深刻体验高句丽历史文化的深髓和沧桑。
鸭绿江导游词15集安鸭绿江大桥是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区内东15公里,于1937年始建,1939年7月31日竣工,全长589.23米、宽5米、高16米,共20个桥孔。以第11桥墩中心接轨线划为中朝集安鸭绿江大桥两方各自维修分界线,其中中方324.23米,朝方265米,是连接中国与朝鲜的三条铁路通道之一。2004年,中方在桥头建有国门1座。
大桥两旁是绿茵茵的葡萄园,令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大桥横跨中朝两岸,高大而宏伟,气势壮观,它是连接中朝两国人民情谊的纽带。
集安鸭绿江大桥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后出于扩大侵略和掠夺资源的需要而建立,这座桥曾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之时,目睹了日军细菌部队仓皇逃窜的狼狈相,见证了日军投降后撤退的历史史实。抗美援朝期间,是志愿军渡江和后勤供应的大动脉,鸭绿江大桥承担着志愿军渡江和后勤供应的重要任务。仅1950年10月~1953年2月间,先后有42万大军、17.2万随军担架队员,或由桥上,或由其身畔进入朝鲜;大桥之上,先后向朝鲜运输军用物资、部队的火车75908辆、运送筑路材料的火车15810辆,其他往返51782辆,其中运送伤员回国18.2万人,接待朝鲜战争难童及行人员8000余人。
站在日伪时期留下的桥头碉堡上,看着横贯大江南北的大桥,触摸着碉堡满身弹痕,游人就会想起那惊心动魄的岁月和难以消逝的一幕幕:冰天雪地中自黄昏到深夜,集安一线千军万马,静默无声地排成数路纵队,有的涉江而渡,有的乘车在桥上飞驰而过。敌人的轰炸机蜂涌而来,弹片横飞,江面顿时涌起数丈水柱。四周高山上的高炮部队不断地向敌机倾斜怒火,一批飞机飞离,又一批飞机飞来,弹片横飞,带着片片冰屑的水落在人们身上,一个个战士中弹倒入江中……。鸭绿江大桥被炸,很快,鸭绿江上自上解放羊鱼头,下至市区对面筏登岛,先后出现12座浮桥。水上桥、水中桥,桥上人急马喧,勇往直前;天上是火,水中是血……经过抢修的大桥又恢复了活力,铁骨隆隆,钢轨上军列车继续一辆接一辆;水中飞虹,浮桥上人流马车仍然一队接一队……。
这条“打不垮、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首桥,清晰的记得她所熟悉的集安儿女中,有200多人去而未返;她所送走的中华儿男,有几十万人把生命留在了前线;她见证的不只是祖国儿女誓死如归的勇气,不只是国际主义的深情,也不仅仅是搏杀的惨烈和胜利的喜悦,她见证的是中华民族的钢筋铁骨,她自己也已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如今,这里不时有当年的老战士重新来到这里抚今追昔,更有大批的后来人结队瞻仰大桥,畅想未来。
1984年后对经批准的少数人开放,1988年后被列入旅游景点。
吉林诗人张殿斌咏集安鸭绿江大桥
足踏界桥移步迟,江涛盈耳壮怀诗。
金戈铁马援朝日,血雨腥风护路时。
残堡凄苍留记忆,国门宏伟展雄姿。
凝眸脚下滔滔水,恍见当年惨烈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