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足石刻的导游词(通用1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导游,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如何把导游词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足石刻的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足石刻的导游词 篇1大足石刻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参观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历经五代,盛于两宋,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艺术的代表作品。现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于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里我得向大家说明一下,其实,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其中,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而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是其中最具代表的宝顶石刻。
宝顶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处,由宋代高僧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年间(1174年-1252年),历时70余年,以大佛湾、小佛湾为中心,由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处造像逾万尊、在石窟中罕见的完备而有特色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它把中国密宗史入后延续了400年左右,为中国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页。宝顶山摩崖造像的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万余尊造像题材不重复,龛窟间既有教义上的内在联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容始之以六趣唯心,终之以柳本尊正觉成佛,有教有理,有行有果,系统完备而有特色。
大足石刻图案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地狱经变相"的"养鸡女"。相信大家在看过前面一系列的地狱石刻之后,对地狱里各种恐怖的人物和残酷的刑罚仍感到心有余悸。然而大家仔细瞧一瞧这个雕刻,会发现什么?养鸡女虽然眼睛瞎了,却坦然自若,脸上充满幸福的微笑。这就奇怪了,地狱里都是阳间犯罪来受罚的,而她为什么还显得十分幸福?
说来阿,这里还有一段故事,这养鸡女阿名叫奚成凤,是一位善良大胆的姑娘,就住在宝顶山下。一次,奚成凤的鸡跑到山上佛堂里,被一个和尚给打死了,奚成也为她感到不平,但胳膊扭不过大腿,不得不在打造时剜了奚成凤的眼睛,却留下了幸福的微笑凤就去找当时的住持赵智凤理论,在群众的帮助下,赵智凤不得不把鸡钱赔给了奚成凤。可是,佛尚且有过,何况当时的赵智凤还没有修成正果,他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一定要在修造地狱时把奚成凤放进去。而当时的工匠刘思久平时多受奚成凤照顾,。
好了,相信大家在看完这些后也许还兴犹未尽,但是我不得不和朋友们说再见啦。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是有缘的话我们定会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再次重逢。最后,希望大家一路顺风。朋友们,再见!
大足石刻的导游词 篇2大家好!欢迎来到大足石刻,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将带大家一起游览大足石刻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景内,始建于唐末、宋初。大足石刻群拥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驱。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石刻最为著名。是中国晚期石窟像艺术的典范,是一座难得的文化艺术宝库
首先,我们最为关注的是在宝顶山石刻的千手观音。千手观音形体匀称,色彩鲜艳。它有1007只手,它身上都贴有金光闪闪的金薄。它的背后上上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都伸出了上千只纤美的手,有的手里拿着斧头,有的手拿着宝剑、还有的手拿着绳索等法器。千姿百态,无一雷同,如孔雀开屏般的美丽。
据了解,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说她是妙庄王的三公主,因献一手一眼为父王合药治病,佛感其孝行,赏还她千手千眼。因此,千手象征其法力无边,能拯救众生;千眼象征其智慧无穷,能明察秋毫。
其次,是宝顶卧佛是宝顶大佛湾最大的一尊造像,也是大足石刻最大的一尊造像。
叫释迦涅盘圣迹图。"涅盘"实际上就是死了的意思,但它和一般人所说的死又不一样。涅盘是佛教的最高境界。释迦头北脚南,背东面西,右侧而卧。两眼半开半闭,似睡非睡,安祥,平静。在释迦面前从地里涌出18弟子,或内向,或外向,或合掌而立,或手捧香花水果,或手持如意,或侧首伫望,皆作悲恸状。表现了弟子对逝者崇敬厚爱而依依眷恋之情。
今天时间有限,下面请大家自由参见,注意安全,保护环境卫生,谢谢大家的支持,与合作,希望大家度过这个美好的时光。
大足石刻的导游词 篇3大家好!今天就由我带着你们去去游。它是重庆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现存唐宋摩岩造像万余尊,与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四大着名石刻相对,大足石刻不仅保存完好,艺术精湛,而且达到了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
在参观前,我们先认识大足这个地方。四川的大足是石刻之乡。全县有40多处石刻,造像达5万多个。它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造像集中,技艺精湛,表现"神的人化,人的神化"的特点,有北敦煌,南大足之说。其中最着名、规模最大的有两处,一处叫宝顶山,一处叫北山。
据说,北山的石刻造像近万。这些石刻像的特点是刻工精细,形象生动,其中最精彩的是几座观音、文殊和普贤的造像。可惜,时间太短,我们没有前往。
大家跟我往前走,去参观宝顶山的石刻。看,这就是宝顶山的石刻。它是我国石窟艺术中罕见的。在风格上和北山很不相同。这里的刻像,大都是用一组一组的雕像来连续表达一个或几个不同内容的佛经故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行先让我们看看充满农村生活情趣的牧歌式的石刻《牧牛道场》。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它所表现的是牧童驯牛的全过程。你一幅一幅看,一看就明白意思的。牛的犟劲和牧童在驯服牛后的悠然自得的神情都刻画得非常真切、生动。
下面,我们再看看另一组。这叫《父母恩重经变像》的石刻。它把父母养育儿女的过程,从怀孕、临产、哺乳到儿女长大成人,婚嫁、离别等,分别用十一组雕像来表现。每一组表现一个主题,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画得相当生动、细腻,并都刻有文字说明。我们观看这里的石刻,仿佛在欣赏古代的连环图画。你们有这个感觉吗?哈哈,小朋友都点头了!
大家慢走,要上台阶了,注意安全。大家再看看这组啊!这《释迦降生图》是颇有趣味的。释迦降生后,半身端坐于石盆内,旁边有两个力士手扶石盆。上面雕有九条龙的龙头,正中的龙头口中吐水洗濯太子,名为"九龙浴太子"。水从何来?原来在这片崖壁上有一水池,根据这种地形是不适于崖刻的,因为日久天长会把崖壁浸蚀。但是精明的古代石匠,巧妙地利用雕刻把水池积水从龙头排走,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这种匠心独运,不能不使人感到钦佩吧?
此外,里面还有的故事也很有教益,如:酗酒有罪,劝酒更有罪;会做事的人听大事,不听小事,看大事不看小事等等。你们看了一定收益匪浅的!我就讲解到这里了,请大家自由参观,也请大家注意保护文物和保持环境卫生。
大足石刻的导游词 篇4各位游客:
大家好 ……此处隐藏8934个字……大足石刻。首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姓温,大家能够叫我温导,也能够亲切一点二直接叫我小温,其次女人,我对各位来到这儿表示欢迎,并预祝各位旅途愉快。
大足石刻是我们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现存唐宋摩岩造像6万余尊,与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四大著名石刻不公保存冠好,艺术精湛,而且到达了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
我们正在往著名的宝顶山走去,让我们去一睹观宝顶山的风采。大家快看,前面就是有名的——千手观音。千手观音的1007只手屈伸离合,参差错落,有如流光闪烁的孔雀开屏。千手观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大家想听吗?
古时妙庄玉有三们漂亮的色主,长女妙金,二女妙银,最小的叫妙善,她从小虔诚信佛,出家当尼姑,妙庄王一怒之下,拆庙宇,赶和尚。惊动了天神?长了五个大脓疮,医生说要治此病需亲生骨肉的一手一眼配药才能治好,妙善知后,毅然献出一手一眼,治好了妙庄王的病,如来佛深为感动,赐她千手千眼。
下面,我们再看看另外一组。这些石刻合起来叫《父母恩重经变相》。它把父母养育儿女的过程,从怀孕、临产、哺乳到儿女长大成人、婚嫁、离别……分别用十一组雕像来表现,每一组表示一个主题,石刻把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画得十分生动、形象、具体、细腻,并都有文字说明,仿佛在欣赏一幅幅古连环图画,大家有这样的感觉吗?哈哈。
此外,里面还有的故事很有教育,如:《牧牛道场》、《九龙浴太子》……你们看后必须空受益匪浅!
我带领大家的参观到此结束,请大家自由参观,注意保护文物和持续环境卫生哟!
大足石刻的导游词 篇16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西北的大足县,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十大文化符号,20xx年国庆假期旅游“综合秩序最佳景区”。
以大足区、潼南区、璧山区、铜梁区为范围,大足区是重庆市市辖区,始建于唐乾元元年,以“大丰大足”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全国首批甲级开放区,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峡旅游县的起点,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区,重庆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源于古印度的石窟艺术自公元三世纪传入中国后,分别于公元五世纪和七世纪前后,在中国北方先后构成了两次造像高峰,但至公元八世纪中叶走向衰落。于此续绝之际,位于长江流域的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异军突起,从公元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建成了以“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构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峰,从而把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400余年。此后,中国石窟艺术停滞,其他地方未再新开凿一座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就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建设史上最终的一座丰碑。大足石刻是县内102处摩崖造像的总称,迄今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多达75处,雕像五万余尊,它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终的丰碑。
它从不一样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
大足石刻的导游词 篇17朋友们好,参观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辉元年(650年),历经五代,兴盛于宋代,于延至明清。它是中国晚期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是主要展示重庆大足县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摩崖造像多达75座,造像5万多尊,铭文10多万字。其中,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砖山和石门山的摩崖造像最具特色。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北山石刻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县龙岗镇以北1.5公里处,出土于南宋唐景福元年至绍兴三十一年(892-1162)。编号290,以雕刻精美、精致、典雅著称。它展示了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和石窟艺术风格从晚唐到宋代的发展变化,被称为唐宋石刻艺术展览馆。晚唐北山塑像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细衣薄,有盛唐遗风。特别是245号佛经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刻有539个人物和460多件器物,保存了各种历史图像。在中国石窟的同题材造像中是首屈一指的。
五代作品占北山造像三分之一以上,是我国这一时期造像最多的地区,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特点是小巧玲珑,体态多变,神态潇洒,饰品日益丰富,呈现出从唐到宋的过渡风格。观音是宋代北山最突出的塑像,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展览馆”。这一时期的作品更贴近生活,体现了宋代的审美情趣。雕像具有个性鲜明、姿态优美、身材匀称、服饰华丽的特点。最有代表性的一次是136号转轮穿越西藏石窟,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保定石刻保定山崖造像位于大足县东北15公里处。从惜春到南宋春年(1174-1252),以大佛湾和小佛湾为中心,历时70多年。它是一个完整而独特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有10000多尊雕像,在石窟中很少见。它采取的是中国密宗,保定山崖造像的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中是独一无二的,一万多尊造像的主题没有重复。各龛之间既有教义上的内在联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容始于六气唯心,止于刘本尊成佛,教学合理,实践卓有成效,体系完备,特色鲜明。
保定山崖造像的创作原则是降伏人心,从而唤起信众对佛教的虔诚。雕塑、装饰、布局、排水、照明、支撑、透视等。都非常重视形式美和意境美。比如观世音菩萨的1007只手忽弯忽伸,高低不平,犹如一只熠熠生辉的骄傲孔雀。萨迦涅槃雕像长31米,只有半裸。其构图具有“意至笔,画外画”的奇妙特征,给人以隐而不露的美感。这是中国山水画传统美学思想的成功应用。九龙浴王子利用悬崖上的天然泉水,在悬崖顶上雕刻九龙,将泉水引至龙口中部,使涓泉常年不断地冲刷着萨迦王,为雕像增添了活力,堪称因地制宜的典范。南山崖造像出土于南宋绍兴(1131-1162),编号为15号,是极其重要的道教造像区。
石砖山崖造像出土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1096年)至绍兴院。是典型的佛、道、儒融为一体的造像区。石门崖造像是21年(1094-1151年)从北宋绍兴院到南宋绍兴出土的。是佛道一体的造像区,尤其是道教造像。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石窟艺术在各个时期积累了自己独特的模式和内涵。大足石刻作为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在吸收和融汇早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与上一代相比,在题材选择、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和审美情趣上都有所突破。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征,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石窟艺术典范,与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大足石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儒、释、道三家造像齐全,与以往石窟不同。大足石刻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注重雕塑艺术的审美规律和形式规律,是洞穴雕塑向摩崖雕塑发展的典范。大足石刻在多方面开创了石窟艺术的新形式,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的石窟艺术典范。大足石刻是石窟艺术生活的典范。
总之,大足石刻无论从规模之大,造诣之细,内容之丰富,都是一部伟大的杰作。它不仅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世界石窟艺术中最辉煌的一页。